特稿 |“全国五强”的浏阳答卷

副标题:

来源:湖南日报  |  2023-12-01 16:48:08
湖南日报 | 2023-12-01 16:48: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湖南日报消息 梦想承载希望,奋斗成就未来。新时代,我们是追梦者,也是答卷人。

  如果说县域发展是一门功课,那么全国百强县就是这所学校的“尖子生”,中郡所的《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就是年度课业大考。

  毫无疑问,浏阳在最新的大考中又取得亮眼的成绩,挺进全国前五,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往,这份答卷来之不易,浸润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份成绩弥足珍贵,凝聚着各级各部门的付出和努力;这份荣誉值得骄傲,镌刻着社会各界双向奔赴的初心和奉献。

  (浏阳城区全景图,请旋转屏幕观看)

       项目建设卷

  推深做实“项目建设提速年”,大抓项目蓄动能

  初冬暖阳日,项目奋战时。走入浏阳经开区这个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随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幅幅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火热画卷,彰显着浏阳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韧劲和决心。

  在浏阳经开区北园,一块占地约100亩的土地上,一大片新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是由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超10亿元建设的威尔曼制药北园项目,预计今年年底试投产,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

  在总投资10亿元的英氏婴童营养与健康科学产业基地(一期),办公楼主体施工、厂房主体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中。研发大楼、婴童营养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10万级GMP无尘净化车间、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等建筑完工后,该公司核心品类米粉等可新增产能2万吨/年。

  在华实半导体新材料研发及测试生产基地,6栋单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资15亿元的项目一期可投产,届时将弥补国内半导体新材料及零部件的产业空白。

  “今年,园区共铺排项目125个,其中产业项目96个,总投资722.26亿元。1至10月份,全园已经有29个项目实现竣工,31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建设奏响的乐章,在浏阳经开区高潮迭起,在浏阳各乡镇(街道)、园区亦不绝于耳。

  在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湖南省首个湘菜预制菜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将助力浏阳打造湘菜预制菜产业新高地;贝恩医疗设备(中南)总部项目年内可建成试生产,将进一步带动普迹镇的精彩蝶变……

  今年以来,浏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突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鲜明导向,推深做实“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紧盯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关键环节,浏阳在全市开展招引签约、落地开工、施工建设、投产达效“四大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掀起项目建设提速热潮,以大抓项目奋力攻坚为浏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10月28日,长沙市2023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在浏阳经开区举行。作为活动主会场,当天浏阳市、浏阳经开区共有8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预估总投资241.4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重要领域。

  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建设靠招商。“不是在项目建设的现场,就是在招商引资的路上。”这是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大抓招商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浏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今年以来,浏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全力招大引强、招优引新,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创新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强化中介招商、乡贤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9月以来,浏阳招商引资工作开启“倍速”模式,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果断擂响“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的战鼓。

  近期,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园区、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主动“走出去”,努力寻找商机,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招商的良好局面。

  10月18日至20日,朱东铁率队在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深化浏阳与各方交流合作,以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全市上下持续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在广州召开的浏阳市“湘商回归”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他面对面听取大湾区浏阳异地商会负责人、浏阳籍企业家及在浏投资的新浏商代表的意见建议,诚邀大家回浏阳投资兴业、建功立业,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11月20日,浏阳市委、市政府在上海举办“湘商回归”座谈会,与江浙沪地区12位湘商企业家共叙桑梓之情,共商发展之计,共谋合作之策。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文出席活动,真诚邀约各位企业家、各位乡友回家乡投资兴业。

  全市多个园区、单位、乡镇(街道),分别组成招商小分队前往辽宁、浙江、河南、山西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敲门招商”,走访客商、推介浏阳、洽谈合作,以实际行动不断扩大招商“朋友圈”。

  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全市今年新引进项目112个,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随着一个个企业、一批批项目的引进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见效,浏阳正不断积蓄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新动能,为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注入澎湃动力。

  产业发展卷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产业森林”

  挺进前五强,产业是硬基座,也是顶梁柱。

  不熟悉浏阳的人都会疑惑:既不通江达海,也无机场高铁的县城,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县域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全国“尖子生”的?

  浏阳给出的答案是:聚焦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走出一条带有浏阳印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11月6日,第九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41种药品采购成功,浏阳经开区3家企业共4种药品脱颖而出,列入集采“国家队”;

  10月17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榜上有名,为长沙唯一;9月2日,浏阳经开区又一重大项目——华纳大高端制剂产研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8亿元;

  20多年前,生物医药产业是园区的产业之基;20多年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是园区的产业旗帜。

  目前,浏阳经开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80余家,其中制药类企业96家,生物医药品种800余个,销售过亿元的拳头品种11个。如今,浏阳经开区已发展为湖南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第37位。

  面对发展新机遇、市场大蓝海,浏阳初心不改、奔跑不止。今年,浏阳经开区出台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上市、人才引进“1+4”政策体系。其中,《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七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激励、全生命周期扶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3500万元奖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生物医药产业是浏阳大抓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浏阳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2个千亿级,烟花爆竹、智能装备2个五百亿级,以及若干百亿级产业。

  浏阳市工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分别增长16.4%、16.6%。

  浏阳花炮,传承千年,拥有最闪耀的产业基因。今年来,周末焰火将“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城市名片擦得愈发闪亮。

  刚刚过去的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和第十五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数千万观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领略“山水花城、诗画浏阳”的唯美浪漫。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周末焰火已举办28场,每周六满城烟花如约绽放,成为人们心中欢乐的翅膀、幸福的引线。

  “随着烟花爆竹行业技术不断创新进步,智慧烟花、数字烟花、文旅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大。”湖南中民贸数字烟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灿说,接下来将通过创新智慧新零售、打造溯源大数据平台,将零售网点网红场景化、烟花产品互联上网数据化,让数字烟花应用有效结合落地,为浏阳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烟花爆竹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浏阳人。目前,浏阳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31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发放社会工资近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76.7亿元,同比增长49.2%。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抓住了烟花爆竹这个大IP,浏阳的文旅产业乘势而上、全线飘红:2022年接待旅游人数3048.66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322.26亿元。今年更是跻身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第4位。

  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发展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

  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蓝海。今年5月31日,浏阳经开区管委会与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投资协议,标志着总投资102亿元的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浏阳,将建设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科技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竞争力。今年来,长沙铺开一盘科技创新的大棋,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作为省市科研项目中试和产业化承载区,浏阳今年相继挂牌成立蓝思工业研究院、金阳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浏阳烟花科学研究院、湘菜预制菜技术研究院等,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五链融合”,促进创新活力全面焕发、创业潜力深度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

  当前,“产业森林”拔节生长、日益繁盛,浏阳勇闯产业新赛道的步伐更快,培育新增长极的底气更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里子”更实。

  营商环境卷

  “五心极”服务打造浏阳营商好生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营商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也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县域发展。

  作为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浏阳的营商环境早已名声在外,连续3年蝉联“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标杆县(市、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市、区)”“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县(市、区)”等一大批国字号奖项纷纷花落浏阳。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浏阳推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动作之大、定力之强,从今年年初一场大会就奠定了基调——

  今年立春之日,浏阳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千人大会”,邀请民营企业家坐主席台第一排;拿出1亿元“真金白银”,重奖871家(次)民营企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每年将统筹至少1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浏阳以一座城的名义,为民营企业献上最高敬意,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释放了尊商、重商、安商、亲商的强烈信号。

  “只要企业有想法,我们就去想办法!”在大会上,朱东铁的一句公开表态引发现场企业家热烈掌声,也成为浏阳营商环境的庄重承诺。

  朱东铁表示,浏阳通过诚心联络、用心帮扶、专心服务、精心护航、清心交往,让企业家在浏阳享有“极高”的尊崇礼遇、“极优”的政策支持、“极速”的办事效率、“极强”的法治保障、“极佳”的政企互动。

  从营商环境,到“五心极”营商生态,凸显的是一切围绕企业需求和体验感出发的初心,营造润物无声的优良县域经济小气候的矢志追求。

  开轩面园圃,对坐话“花木”。6月6日,朱东铁、王雄文率领有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来到“花木小镇”柏加镇,围绕“推动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在园圃庭院里面对面倾听企业和花农的心声。5个月后,总投资规模约5.8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的“中国·浏阳国际花木城”项目开工,将建设功能完备的文旅产业区和配套服务区,助力柏加镇打造全国花卉苗木第一镇。

(效果图)

(效果图)

  在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下,今年以来,浏阳市牢牢牵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头号工程”牛鼻子,围绕“五心极”服务,浏阳市政府出台《“营商环境提质年”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工作方案》,部署126项改革任务;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聚力营商、赢在浏阳”专项监督,市政协开展营商环境专题协商;市纪委出台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项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园区、市直单位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示范案例创建……全市上下共同掀起了营商环境提质的澎湃热潮。

  为了方便市民、企业办事,浏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大力推进“走解优”行动,一批批“微改革”“微创新”成效显现。实行综合窗改革后,全市1613项业务纳入“一窗综办”,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加快“智慧政务”建设,1101项政务服务事项减证办、免证办,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如今,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行政审批更高效,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截至目前,全市经营主体总量16万户,净增1.38万户,同比增长15.62%;企业总量4万户,净增0.4万户,同比增长22.34%。规模工业企业900余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345家,上市企业9家,在全省县市排名第一。

  安邦制药董事长陈飞豹由衷感叹,“在浏阳,极致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氛围,政府比企业都更有理想、有激情、有效率,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呢?”

  政府比企业想在前、更周到,正是因为民营经济之于浏阳县域发展的“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了约90%的GDP、90%的就业和60%的税收,形成了“9996”民营经济新格局。

  抓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抓民营经济。浏阳撤县设市30年来,在县域经济赶超跨越的征程中,民营企业与浏阳共同成长、相互赋能、彼此成就。30年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生存经济”“富民经济”,到“主体经济”“立市经济”的跨越。

  在浏阳市委、市政府的用心呵护下,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型企业“万木葱茏”,激活了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民营企业活力迸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挺起了浏阳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强力支撑浏阳县域经济在全国百强榜中持续高位攀高。

  绿色生态卷

  乡村振兴活力无限,绿水青山日子香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纵观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前五强县(市)中,经济增长率等级和相对天蓝指数等级同时达到“A+”等级的,仅有浏阳。

  初冬,清晨多了一缕寒意,浏阳河畔依然有不少市民晨练的身影。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人倍感舒适与惬意。

  今年来,浏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环境治理格局,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在沿溪镇礼花村,每一条沟渠中都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这一景象得益于人工湿地净化池。

  礼花村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有效收集,不仅村容村貌有了重大改观,更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促绿水长流。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合理布局、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如今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3座、乡镇污水主支管网380公里、村级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47处,基本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

  要治水,也要护山。张坊镇田溪村背靠大围山,生态资源丰富,却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田溪村瞅准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村民众筹植绿复绿,高标准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开发有机种养殖业、自然教育、森林康养,走上了“休闲+观光”旅游发展道路,成为浏阳“两山”转化的样板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潜力在乡村。浏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浏阳市将实施“乡村振兴全驱动”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去年10月,浏阳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这份名单上,五强县(市)中仅有昆山市、浏阳市入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实现产业兴旺,粮食安全是首责。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2022年浏阳粮食总产量达56万吨,远高于其他五强县域。今年,浏阳落实粮食生产面积124.02万亩,在稳面积的同时,加快提升粮食单产水平。11月上旬,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暨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浏阳市)收割完成,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示范片晚稻亩产为678.1公斤,早稻亩产654.8公斤,同比增长超过10%。”沙市镇种粮大户邓见加喜上眉梢。

  农业科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浏阳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浏阳着力推动“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产量)试验示范扩面增效,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了“千亩核心示范片+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带动区”的粮食丰产高效模式。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浏阳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做活“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土”,就是基于一方水土,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升产业效益。在沿溪镇,小菜心种出大产业。这里的菜心,一年四季不断档,不仅占领长沙市场,还远销广州、澳门等地。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沿溪镇榜上有名。

  “特”,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做优做强“浏字号”农产品品牌。“大围山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广泛推介,成为了湖南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在不久前举办的中部农业博览会上再获“金奖”。如今,大围山镇以梨为主打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000亩,产值突破1.2亿元。

  “产”,就是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古港镇梅田湖村按照“一个屋场一个特色,一个屋场一个景点”,因地制宜打造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民宿体验基地、渔猎文化体验基地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2022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1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47万元。

  美丽乡村“撬动”美丽经济。近年来,浏阳坚持全域推进、重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将在高标准建成美丽宜居村庄515个的基础上,新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3个、美丽宜居村庄62个,数量和规模在长沙地区继续稳居第一。

  广袤乡村的活力无限,绿水青山的日子香甜。

  浏阳是一座“显山露水”的绿色之城,森林覆盖率达66.6%,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浏阳河出境水质年均值保持Ⅱ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良好的生态是浏阳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活在这里,蓝天白云是常态、绿水青山在眼前,人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民生幸福卷

  城乡收入比全省最优,共同富裕幸福“奔现”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浏阳恪守发展为民导向,坚持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领域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同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浏阳,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就在“家门口”。

  走进位于淮川街道北正社区的就业微市场,这里空间不大,但整洁温馨,区域划分井然有序。59岁的社区居民陈清支第一时间填写了个人求职登记表,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为他推荐了数个适宜岗位。最终,陈清支应聘上了北正西商业广场保洁员一职。谈起新工作,他赞不绝口:“不仅离家近、收入稳定,还有时间接送孙子!”

  “目前,浏阳已经建成了第一批2家社区就业微市场,后续还将打造多家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社区就业微市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居民像逛商超一样选购岗位,实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浏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来,人社部门着手拓宽“线上+线下”就业渠道,以需求为导向,打出一套就业服务“组合拳”。面向高校毕业生和中高端人才,牵头组织校园招聘会、中高端人才招聘会,带着重点企业、携优质岗位广招“千里马”、广引“金凤凰”;对于困难群体就业,启动“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采取专场招聘形式,加大就业兜底帮扶力度;针对普通求职者,则依托新媒体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发布、人岗匹配、网约面试等服务。

  与此同时,浏阳还鼓励、支持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活动+创业孵化+创业贷款担保贴息+创业政策扶持”五创联动,推动创业项目落地,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带动更多人就业。

  古港镇村民涂康付,通过参加浏阳市网络创业直播培训班,当上了直播带货主播,帮助当地优质农产品直达市场,他自豪地表示,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充分就业”让老有所养、壮有所用、青年有追求。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7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32人。

  另一组数据更让人心动。2022年,浏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01元,其中,城镇居民59275元、农村居民4340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37,远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国2.45、湖南2.42),呈现出共同富裕的良好势头。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浏阳持续在“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实事上发力。

  老旧小区改造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湖南省“基层党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唯一试点县市,浏阳积极探索“5+N”工作模式,按下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加速键”。

  如今,一个个老小区“靓”起来了,一栋栋旧房子“新”起来了。今年,浏阳正在着手改造31个老旧小区,将惠及1607户居民。

  “一老一小”是千家万户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今年,浏阳深入实施“健康浏阳十大行动”,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计划完成522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在家门口颐养天年。

  浏阳继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让孩子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幸福城市,不仅要物质富裕,更要精神富足。11月16日晚,浏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乡村振兴杯”全BA总决赛落下帷幕。浏阳“全BA”自夏天开赛以来,热度一直持续到初冬。“全域、全时、全民、全赛制”的篮球赛事在全市32个乡镇(街道)精彩上演,打造了一场全民篮球狂欢,营造了“全民打球、全民看球、全民评球、全民爱球、全民追球”的浓厚氛围,彰显了幸福浏阳的城市活力。

  近年来,浏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践行全城、全域、全员、全面创建理念,把功夫下在平时、精力用在平常、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淳风美德滋润了城乡每个角落。

  民生实事的答卷汇聚成为幸福浏阳的画卷。11月24日,在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浏阳荣获“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感洋溢在浏阳大地,也辐射至湘赣边区域。作为湖南的“东大门”,浏阳是湖南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也是湘赣地域相连互通、文化交流融汇的核心区。

  今年7月28日,2023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浏阳市召开。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两省加快推动顶层设计共融、基础设施共通、文旅发展共促、产业协作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六共协同”助推示范区建设步入了快车道,让“红色”品牌更亮、“金色”产业更旺、“绿色”屏障更牢、幸福“成色”更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奋斗的答卷鼓舞人心,壮阔的征程催人奋进。浏阳人民将继续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推深做实“两个年”活动,奋力书写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的崭新答卷!

编辑:谈铮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特稿 |“全国五强”的浏阳答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