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市,泉州历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牢记“晋江经验”提出的“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服务升级、政策升级、互动升级等模式,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人才安居乐业、企业安心创业。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泉州标杆”
近年来,泉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文件。
2021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在全省率先打造集“惠企、便民、治理、监督”于一体的“亲清家园”掌上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政策兑现“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据台商投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苏泰山介绍,目前通过“亲清家园”平台发布惠企惠才惠台政策288项,受理企业申报2320家次,线上兑现财政奖补资金23761.43万元;其中“免申即享”政策49项,31家企业1870人通过“免申即享”享受奖补资金1294.68万元。
泉州台商投资区“亲清家园”智慧服务平台 郑育红 摄
此外,泉州还打造了多项“泉州标准”“泉州标杆”,实现了多项“率先”:如在全国率先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构建“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改革;在全省率先打造“零成本开办企业”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局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拓展应用“八闽办税码”提升服务质效,推广实现“八闽办税码”及“用税定制”服务上的涉税信息在全市各部门之间“亮码”通用、“无纸化”通行。
在行政服务中心,热心的导办员为市民提供指导 陈晓东 摄
短短几年间,泉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搭建起来。在各类创新政策的加持下,泉州市场活力持续被激活也收获了企业信任。目前,泉州的市场主体高达130多万户,连续多年全省第一。
营造“亲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辅材料拉进来、产品送出去都不顺畅。面对困难,泉州相关部门迅速简化手续为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相关职能部门还通过云视频等方式了解、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1个多月后,正当盼盼食品全力投入复工复产时,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接到了泉州市领导的电话,询问他盼盼工厂用电量为何突然下降,复工复产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需要帮忙解决。其实,电量下降的原因是启动了新厂,产能转移至新厂后旧设备停用。“这通电话看似是小事却非常暖心,说明政府有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体现了泉州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蔡金钗说。
盼盼全自动饮料生产线 郑育红 摄
20多年来,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盼盼从一个农村小作坊,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再到如今在全国建立了17个现代化生产基地,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官方赞助商和采购商。“这个成长蜕变的过程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政企互动在晋江有着良好的传统,党委政府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帮助企业开阔视野、提升眼界。”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说。
恒安集团生产线 董严军 摄
同样作为“晋江经验”的践行者和受益者,30多年来,恒安集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企业。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说,如果从地理空间上来说,恒安把总部基地设在中国中部地区更加合理,因为生产和市场辐射面更广。之所以坚守在晋江,是因为这里的政府办事效率,还有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鞋子耐磨性测试
走进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数百套科研仪器呈现眼前,其中一个仅有5名科研人员的实验室,一年产值就达3000万元。面对佳绩,院长王文琪首先把功劳给了党委政府。“需要土地给土地,需要研发设备就补贴经费,需要市场客户,就带着企业上门来。”他说,“有这样的营商环境,研究院没理由做不好。”
“政府在我们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等过程中给予了无微不至服务,欢乐水世界项目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建成开业。”泉州八仙过海度假区副总经理姜山的感慨,是对泉州良好营商环境的当下认同。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的重要法宝。一系列惠企纾困措施不仅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在泉州,企业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郑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