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共同见证项目投产(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央视网消息 我国盐穴资源丰富,通过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高压空气存储于闲置盐穴,实现对电力的存取利用,一方面可有效利用重负荷区域丰富的盐穴资源,克服储罐式储气系统的高成本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智能电网削峰填谷,缓解峰谷差造成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5月26日,由中盐集团控股的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填补了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从“理论实验”到“工程应用”质的飞跃。
项目投产后可为地方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千瓦时,每年增加调峰电量约1亿千瓦时,实现电力供需的“削峰填谷”,真正变“盐穴”为“宝盆”。
“整套设备启动连续满负荷试运成功,实现连续4天满负荷、满时长‘储能-发电’运行,完成一次调频性能、AGC功能等涉网试验,各项指标优良,请指示!”项目集控室内,运行值长向启动委员会、会议现场进行运行情况汇报。
设备满负荷运行(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商业投运,正式启动!”随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强线上宣布,中华金坛储能一号机成功并网并稳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按照商业电站标准完成建设。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升级和保障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卢强说。
华能江苏公司董事长曹庆伟代表项目建设方致欢迎辞并介绍,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和首个商业电站项目,2012年开展前期工作,2017年获得国家批复,2018年开工,2022年投产。曹庆伟表示,示范项目投运是一个起点,华能江苏公司将与中盐金坛、清华大学一起继续努力,将一期项目运营好,加快推进金坛二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同时围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试验、标准创建、工程及商业运营示范三大目标,持续打造新型储能行业标杆。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厂区(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江苏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张合表示项目投产不仅是对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全流程的成功验证,也是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重要探索,项目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将更好地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通过视频致辞表示祝贺,李耀强指出,发展盐穴综合利用是中盐集团创新盐行业价值、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建设凝聚了多方面的智慧和汗水,集结了我国最高学府的研发力量和盐行业、能源行业的国家队,成为名校央企强强联合、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典范。项目的成功标志着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技术、标准、商用等方面实现了多个“首创”,将在行业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中盐集团将继续积极发展盐穴储油、储氢、储氦、盐穴液流电池等研究和应用,积极构建盐穴综合利用新发展格局,为我国能源体系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别于目前国际上投入商业运行的所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创造性地使用了基于压缩热高效回收和利用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不存在燃料依赖和排放污染等问题,正式投产后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
项目集控室现场(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青海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盐穴储能首席科学家梅生伟介绍,项目投运实现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商业运营的零突破,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标志性的成果,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乃至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速运转的透平机机房外,曹庆伟介绍:“在盐穴里不用化石燃料加热就能实现储能发电,这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在高温、高压、高流量的环境下,实现压缩热能的回收和再利用。为此我们攻克了压缩机设计、制造和工程化应用的难点,实现设备的安全启停,并形成了该领域的自主产权和标准体系,填补了国际空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组织(IEC)主席、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分别发表视频致辞,祝贺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投产,标志着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也标志着国产化关键装备生产、电站工程设计、集成建设、运行调试等工程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将为地下废弃矿井闲置空间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推广)(中盐集团通讯员 刘思利,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讯员 郑明阳、赵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