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河南】商丘:美丽乡村路 遍开振兴花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2-06-27 19:57:17
央视网 | 2022-06-27 19:57:1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沃野平畴,流金叠翠。六月的商丘大地,麦收过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6月24日,“乡村振兴看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河南省商丘市,亲眼见证乡村振兴在这里遍地开花。

  农村美,有“面子”有“里子”

  临水栈桥迂回曲折,亭台楼榭古色古香,徽派小院别有风情……初到民权县任庄村,江南水乡般的美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河南省民权县任庄村

河南省民权县任庄村

  任庄村曾饱受风沙盐碱之苦,为改善人居环境,民权县提出沿黄河故道打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两园一廊”发展思路,结合黄河故道任庄水库美景,突出“水”之特色,打造生态水文化、生态湖泊、森林氧吧相辅相成的旅游品牌。

  如今的任庄“破茧成蝶”,成为集亲水、度假、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热点。以“美丽经济”为契机,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河南商丘,农村美,不只是有“颜值”,更有“里子”。

  柘城县牛城乡堌堆集村在人居环境“绿起来”行动中,以绿为点、以绿造景,先后栽植法桐、红叶石楠、小叶黄杨等绿化苗木1万多株,借助地势巧妙设计小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扮靓扮美新农村。

柘城县牛城乡堌堆集村

柘城县牛城乡堌堆集村

  在堌堆集村内,精心绘制的“二十四孝故事墙”和“政策宣传两条街”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道德法纪和政策教育,自觉传承弘扬孝道美德,营造了独具中原农村特色的文化教育氛围。

  2017年以来,商丘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贫困群众的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27%,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00.71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41.53元,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产业强,渠道广增收显

  现今,柘城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在柘城县的椒田里,随处可见椒农们忙碌的身影,小辣椒给他们带来了大收益。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万人走向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扎实推进工作中,柘城县抓住了辣椒产业的“牛鼻子”, 坚持“规模化种植、链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集新品种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贸易、会展经济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格局。

  目前,柘城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20多个地区和国家。

  商丘市农业和制造业等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发展强劲,带富效果显著的局面。通过产业扶贫,相继培育了3个千亿元和12个百亿元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睢县抢抓东鞋西移的产业转移机遇,盯准“一双鞋”,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制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优到强、从散到聚的重大转变。如今,多家制鞋企业落户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遍地开花”,年产能3亿双,占全国休闲运动鞋总产量的30%以上。

  农民富,特色产业铺路

  商丘睢县白庙乡土楼村,一个豫东传统村落,一户户雅致小院散发着浓重的艺术气息,村民们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不仅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和艺术衍生品,还画鼓了自己的腰包。

睢县白庙乡土楼村村民正在绘画作品

睢县白庙乡土楼村村民正在绘画作品

  近年来,白楼村培训了多名村民学员,他们的画作从画种单一的工笔画到手绘包、手绘T恤衫、帆布鞋、折扇等衍生品,“刚需、实用、易耗”的书画产业化创新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相融合。从一个贫困村到艺术小村,土楼村完成了的美丽嬗变。

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农民画家赵全喜在画虎

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农民画家赵全喜在画虎

  王公庄全村1300多人中有900多人从事绘画和相关产业,并形成了以王公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各镇村3000余人的绘画群和产业链。该村的绘画作品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绘画市场上都有专门的摊位,绘画作品还出口到日本、孟加拉国等。2021年王公庄村创作绘画作品9万余幅,销售产值1.2亿元,年人均纯收入75800元。

  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商丘市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围绕本地优质资源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共安排产业项目278个,累计带动脱贫户33.23万户,带贫88.25万人次,户均增收2000余元。(记者 苏津)

编辑:贾凡 责任编辑:张兰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乡村振兴看河南】商丘:美丽乡村路 遍开振兴花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