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丝印记 | 德化陶瓷:“海上丝路”浪潮中的一抹“中国白”

来源:央视新闻 | 2023年10月19日 19:59:10
央视新闻 | 2023年10月19日 19:59:1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拥有丰富的“海丝”历史遗存和“海丝”文化内涵。八闽丰富的物产、璀璨的人文,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向世人展示着福建开放进取的积极姿态。

宋元时期的泉州刺桐港,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通过福船往来运输的茶叶、药品、瓷器、香料等货物展示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福州、宁德、莆田、厦门,也为海上丝绸之路谱写了绚丽多彩的诗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特别策划《福建·海丝印记》,聚焦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变迁,看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城以瓷兴,民以瓷生,福建泉州的德化陶瓷已有3000多年历史。瓷器晶莹如玉,在海外有“中国白”的美称,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德化陶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产品销往了190个国家和地区。从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德化的陶瓷通过泉州的港口到达了世界各地。德化瓷器不仅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德化瓷器:出海先行者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见证物之一

1087年,泉州市舶司设立,刺桐港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的出口贸易,推动着德化白瓷的迅速发展。马可·波罗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这种神秘东方瓷器的无限神往。“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当时扬帆起航驶向海外的船只上,大多装着德化白瓷。宋末时,荷兰人由福建贩运瓷器至欧洲,价值可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

而“瓷帮古道”是串联窑场和港口的重要通道。按照《德化县志》的记载,古时候的挑工从窑场出发翻山越岭,将一筐筐陶瓷肩挑背驮至永春的许港、东关,南安的码头、金鸡港,再装船走水路至泉州刺桐港。

远销海外的德化陶瓷,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没的海船中亦多有发现,是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今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德化陶瓷数量超过2000件,法兰克福博物馆、卢浮宫等40多个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均收藏有德化白瓷。在“哥德马尔森”号古沉船、“华光礁1号”古沉船等都有大量的德化白瓷出土,一艘艘沉船浮出水面,见证了德化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影响。

从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德化的陶瓷通过泉州的港口到达了世界各地。2014年,这里建起了德化陶瓷产业园,在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里,陶瓷企业有2600多家。

激活“海丝”基因 重振“中国白”

实施德化陶瓷产业国际化战略,组织“中国白·丝路行”活动,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搭建贸易平台,探索建立“陶瓷之都国际联盟”,推动德化陶瓷产业走向世界,2022年,德化陶瓷出口总额达301亿元。

穿越千年,德化瓷器运用其独有品质,借势共建“一带一路”,发力市场,从现代的“刺桐”出发,继续在海上丝路的浪潮中续写“中国白”的辉煌。

监制 | 田忠卿 李宇飞

统筹 | 林舟 陈庚

记者 | 李天雨 陈煇阳

视觉 | 陈煇阳

编辑 | 黄志豪

编辑:陈丽霞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