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1.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565315968922641/yangshiwang_logo_18897_190809.png)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拥有丰富的“海丝”历史遗存和“海丝”文化内涵。八闽丰富的物产、璀璨的人文,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向世人展示着福建开放进取的积极姿态。
宋元时期的泉州刺桐港,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通过福船往来运输的茶叶、药品、瓷器、香料等货物展示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福州、宁德、莆田、厦门,也为海上丝绸之路谱写了绚丽多彩的诗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特别策划《福建·海丝印记》,聚焦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变迁,看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远洋航行,必须得有靠谱的交通工具。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的福船,称得上是古代的“海上王者”。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物品通过它,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海洋、远销异域他乡。
早在唐代,福船这一船型就已经形成。北宋便有“海舟以福建船为上”的美誉,到了明代福船更是驶向“船生巅峰”,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宝船”也是它,福船“高大如楼”,《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的船队中共有宝船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约有150米长,可分数层,容纳数百人。600多年前,郑和一行人便是乘着它,踏上了海上丝绸之路。
游客在福船模型前拍照
福船又高又大,但在海上却不易翻沉。这归功于其“底尖上阔”的优越船型和独特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船突出的“V”形船底增加了吃水深度、利于破浪。工匠们在隔舱板和船壳板缝间敲上艌料,使各个船舱之间形成密封不透水的“防水壁”,这就是中国独创的“水密隔舱”。这些隔舱还能装载大量货物,“水密隔舱”的“黑科技”,让福船真正成为不沉的“有福之船”。
风行天下,潮叩海岸。船是开拓海洋的重要载体,而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是福建海洋文明的传播者,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令人瞩目的运载工具。古人的造船智慧,千年后依然不过时,现代的远洋货轮、集装箱船、渔船……一直在沿用福船的“水密隔舱”技术。
无数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物品通过福船,远销异域他乡。人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勇毅拼搏,驾驶着福船驶向世界各地。
监制 | 田忠卿 李宇飞
统筹 | 林舟 陈庚
记者 | 陈煇阳 刘梦龄
视觉 | 陈煇阳
编辑 | 黄志豪
联合制作 | 宁德市委宣传部 宁德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