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拥有丰富的“海丝”历史遗存和“海丝”文化内涵。八闽丰富的物产、璀璨的人文,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向世人展示着福建开放进取的积极姿态。
宋元时期的泉州刺桐港,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通过福船往来运输的茶叶、药品、瓷器、香料等货物展示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福州、宁德、莆田、厦门,也为海上丝绸之路谱写了绚丽多彩的诗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特别策划《福建·海丝印记》,聚焦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变迁,看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莆田城市风光
说起莆田,有一张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的闪耀名片:妈祖文化。妈祖原名林默娘,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诞生在莆田湄洲岛,生前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千百年来,湄洲岛渔民自发到海上祭祀妈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妈祖文化始于福建,兴于东亚,蕴含着人们战胜自然灾害,努力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海洋精神,随着华人的脚步遍布四海。
妈祖祖庙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以来海外交往势盛而时久。至宋代,福建沿海等地,航海业已十分发达。妈祖文化随着其信仰者——船工、渔户、商人、华侨等漂洋过海,逐渐传播到异国他乡,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独特文化现象,庙宇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敬仰者3亿多人,成为了一种带有世界性的民间信俗文化。正如人们所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期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湄洲朝拜妈祖。在东南亚乃至美洲、欧洲等华人、华商聚居区,新建的妈祖庙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得到当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从2017年7月起,湄洲妈祖先后巡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为了方便湄洲妈祖乘机搭船,公安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为妈祖首次制作了虚拟身份证。妈祖用这张身份证购票乘飞机、搭邮轮、坐动车,通过全球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传播,产生了轰动效应。
湄洲岛日出
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家园,她随着华人经略海洋,开拓海疆,遍布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港口,并与当地文化融合,成为这些港口和城市的重要信仰,也促进了当地海上经贸发展、港口城市繁荣。
莆田湄洲岛的妈祖石雕像
古往今来,靠海吃海的人们从福建扬帆,远道而来的番客到这里还愿,无数的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来穿梭,千帆万橹间,人们驻足又起航,也把妈祖文化从福建莆田带向了远方。
监制 | 田忠卿 李宇飞
统筹 | 林舟 陈庚
记者 | 陈煇阳 李天雨
视觉 | 陈煇阳
编辑 | 黄志豪
联合制作 | 莆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