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麦锦婷)文艺风起岭南。一部部烙印着“粤”字的作品,在舞台上唱响,在观众视野中精彩亮相。
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开幕,将持续至12月31日结束。在接下来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近70场文艺演出、3个名家成果展和1个美术书法作品展将在广东各地陆续举办,为观众带来一系列岭南风味的艺术“大餐”。
佳作汇聚
感知时代脉搏,摹写时代风采
舞台上,大写意泼墨方式渲染的意象空间,饱含文化底蕴,富有诗情画意。这是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带给观众的震撼视听享受。该剧呈现了盛世名相张九龄排除万难开凿梅关驿道的故事,展现了“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的精神气度。甫一推出,线下剧场座无虚席,线上平台好评如潮,引起网民强烈共鸣。作为2023年广东省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张九龄》开启了广东为期一个半月的艺术盛宴。
本届艺术节汇聚来自广东省各地的40台大型剧目和44个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大型剧目涵盖了戏曲、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杂技剧、木偶剧、交响音乐会8种艺术形式。其中,戏曲艺术包含了粤剧、潮剧、汉剧三大广东主要剧种和雷剧、山歌剧、采茶戏、花朝戏、西秦戏等地方剧种和稀有剧种,多艺术种类交相辉映。
40台大型剧目中,有以岭南悠久历史为写作背景的新编历史剧、古装剧,以革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以及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戏。其中,当代现实题材占比近半,充分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是检阅三年来广东文艺创作成果的生动体现。
“入围本届艺术节终评的40部大型剧目,不论从题材的多样性,还是从艺术呈现、艺术风格的丰富性来看,都反映了当代广东追求文化高质量供给和发展之路上的锐意进取,努力创新。”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广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品质、品位、品牌”相统一,一台台广东本土创作生产的文艺精品走向全国和国际舞台。
粤产舞剧《咏春》创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百场巡演火遍上海、北京、广州等28城;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获得了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这是广东电影近年来在国家电影三大奖中获得的至高荣誉之一;被称为珠海市航空新城“十年筑城”最后一块拼图的金湾艺术中心日前正式启用,计划首个运营年度的总演出场次不低于100场,每年自营演出不少于70场……
粤剧《张九龄》
惠民乐民
群众深度参与,与艺术“零距离”
与往届不同,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首次打破在主、分会场集中展演评奖的惯例,把进入终评的40台剧目分散在各地市,由剧团自行选择剧场就近演出,评委们集中在线观看评审。
对此项创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本届省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杨树表示,将大型剧节目分散到剧节目所在地演出,通过线上直播进行评审,是一个尝试探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唐国华认为,这种通过线上直播进行评审的方式,也从另一方面锻炼了基层院团线上直播展演的能力。
为凸显“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艺术节主旨,让人民群众多渠道全方位共享这场艺术盛宴,本届艺术节演出范围扩大至17个地市32个剧场,使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与艺术“零距离”接触的文化活动。同时,还将实行低票价惠民政策,组委会要求各参评的剧目要拿出不少于50%的门票进行惠民,惠民的票价要大幅低于市场价。
美术书法作品展
名家云集
聚合文艺力量 构筑艺术高地
衍生自同名国漫电影IP的音乐剧《雄狮少年》将于2024年1月与观众见面。这部音乐剧汇聚粤港两地创作精英:由戏剧界“爆款制造机”何念执导;香港音乐剧界“金牌搭档”、金马奖金像奖双料得主高世章和岑伟宗,分别担任作曲和作词;多项舞台剧编剧大奖获得者张飞帆执笔改编。
大湾区生机勃勃的文艺沃土,让文艺名家云集、人才不断涌现。唐栋、杜鸣、秦立运三位在编剧、作曲和舞台美术领域卓有成就的大家,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将特别举办三位文艺名家成果展示活动,通过作品展览展示、集中宣传、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研讨等方式,总结三位艺术名家创作道路、艺术成就。
在推出名家大家的同时,艺术节还将目光向下,聚焦正在成长期的青年人才。为更好地搭建人才梯队、涵育人才生态,本届艺术节延续上届做法,面向舞台一线演员群体,举办“十佳舞台新秀”评选;艺术节子板块的“第二十届现代舞周”也将设立“青年舞展”,面向社会征集青年原创作品,为热爱现代舞的青年创作者提供展示、交流的宽阔舞台。
用心用情讴歌时代,文艺佳作不断涌现,火爆作品“出圈”受捧。广州文艺界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生动展现竞标争先的新气象,不断为老百姓送上高品质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