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进展

来源:福建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11:13:24
福建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11:13:24
原标题: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进展
正在加载

部分福建省人大代表在福州开展生态司法保护和新时代公安工作专题调研。陈妍 摄

部分福建省人大代表在泉州开展民营经济和营商环境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凌亮毅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们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福建省委工作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议案18件、建议691件。

一年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福建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心筛选出“关于加强福建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6件代表建议,由常委会各位副主任领衔督办,深入开展福建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对口督办建议工作,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推动相关承办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代表建议反映问题,建议办理取得积极效果。各承办单位把办理代表建议作为接受人民监督、回应人民呼声的重要渠道和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规范办理程序,增强办理实效,切实把代表的真知灼见吸收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

经过各方努力,目前议案和建议均已按时办结并答复代表。5件议案涉及的5个立法项目,已列入本届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或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691件代表建议被分解为1751件次交由90个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已按时办结并答复代表。

加大支持首台套技术装备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背景】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有利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福建是全国较早开展首台套认定和扶持的省份,2014年和2021年都围绕福建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福建省技术装备产业还存在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新装备市场推广难等问题,影响了技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福建省现有促进推广应用的制度仅有规范性文件,层级较低、适用范围较窄,难以适应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议】张永祥等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的议案,通过制定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相关地方性法规,有利于促进福建省技术装备产业发展。

【进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启动《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立法工作,并于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提交一审。此次《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草案)》从福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工作实际出发,在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鼓励研发创新、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风险防控补偿机制、实行政府首购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背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侵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恐慌,威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还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国家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分段监管体制,其中,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上承生产环节,下连消费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建议】陈立新代表提出《关于加强福建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建议强化市县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力量,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市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市县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公众科普的投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基层监管部门应通过平台实时更新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对商超食品安全的监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进展】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自身职能,通过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食品销售者加强食品采购源头质量安全控制,保障入市源头食品安全。加强属地政府企业食品安全包保工作培训,增强各级包保督导和督查检查的实操能力,推动属地责任转为“落地”责任。探索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考核,提升机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建成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应用一体化平台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消费提醒、消费警示等宣传,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落实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逐步构建起福建省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无障碍环境”携手“适老化改造”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背景】据统计,福建省现有持证残疾人221.1万人,占总人口的5.32%;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664万人,占总人口的15.98%。预计到2025年,福建省老年人口将超过75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随着全省乃至全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占比不断扩大,福建省正逐步迎来老龄化社会,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于无障碍环境有着巨大需求,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

【建议】张兰代表提出《关于统筹推进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地方性无障碍法规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布局新建和改建项目,补齐设施短板,全面打造适残、适老型智能交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落实经费保障,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维护无障碍环境的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进展】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推动下,福建省残联会同住建等有关部门启动福建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立法工作,积极开展前期调研、起草法规草案等工作。发布《福建省无障碍设计标准》《福建省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工程技术标准》《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图集》,组织无障碍设施设计质量检查,推动新、改、扩设施进一步执行好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开展省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督导活动,对整改项目清单涉及的14个县(市、区)1428个具体问题,认真督促整改,并在2023年11月前整改到位。2023年全省打造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并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福州、泉州、东山、清流等11个市县已向住建部提出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县)申请,福建省申报数量居全国第二。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经费,健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制度,对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给予财政补贴,拓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资金渠道。积极争取继续将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列入2024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激发各地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打造更多无障碍样板工程。

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背景】师资队伍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办学设施简陋等情况,严重制约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学”,纷纷选择城区及中心集镇学校,村级完小日渐萎缩,村级小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办学境遇,呈现家庭教育缺失化、教学教研边缘化和办学条件滞后性等现象。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迫在眉睫。

【建议】张徐生代表提出《关于构建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建议充分激发龙头学校支教教师工作热情,构建“因地制宜”的传帮带模式,以龙头学校为依托,各联动片区、各教研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把教学常规、德育家校、安全教育、校园建设、学校管理等融入助教内容,引领分校区往深度广度宽度发展。以“互联网+教研”为载体,搭建跨学校、跨时间的多校同步教研平台,带动农村学校教师参与名校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等活动,扩大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属地政府要高度重视,专项拨款改造校园,提高生均经费。教育局要为乡村教师解决评优评先等后顾之忧。

【进展】近年来,福建省通过督促市、县(区)政府将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系统谋划与顶层设计。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督办下,相关厅局高度重视,认真牵头办理。福建省发改委认真编制实施《福建省义务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建设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以来已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2.25亿元,支持47个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城区学位增补计划,保障随迁子女等新增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严防出现新的大班额、大校额。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持续完善教师评选表彰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城乡联动教研、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等制度,健全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完善强校带弱校、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城乡对口支援办学机制,持续推进乡村温馨校园、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探索茶产业新赛道破局之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背景】茶产业是福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全省茶叶主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业收入占比超40%;武夷岩茶连续五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二名,品牌价值710.54亿元,品牌影响力和话语权居全国前列。目前,新茶饮、花草茶等新品类加工日益增多,茶旅研学、体验等“三茶”融合实践带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多点爆发,新赛道快速崛起。尽管闽茶在传统制作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如何实现创新性发展的破局路径仍未显现,产业链条也还需补强。福建是茶叶大省,要在新赛道上实现领跑,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更大的作为来推动。

【建议】徐俐敏等代表提出《关于建设福建“三茶”强省的建议》,建议成立茶产业专班,全方位聚焦“三茶”领域,围绕茶文化的布局、茶产业的探索、茶科技的引领进行深入研究,打造闽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建红茶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好“茶+”文章,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文化搭台”,利用好茶品牌,系统集成推进“三茶”融合发展,推动建设福建“三茶”强省。

【进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全程跟踪承办单位建议办理过程,加快办理进程。建议主办单位结合福建省人大调研意见,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制定出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三茶”统筹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南平市、宁德市相继成立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推进全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4.3亿元,支持“三茶”项目建设,培育茶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三茶”融合发展,打造闽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支持创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现代农业(茶业)产业园、产业强镇,推进茶文旅融合,将福州茶文化中心广场项目等28个茶文旅相关项目列入全省文化旅游重点推进项目。提升闽茶文化档次,开展多维涉茶活动,在最佳时段和最佳频段投放广告,形成“网微端”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攻势,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推动“外交茶叙”“社交茶叙”,充分发挥在13个国家(地区)设立的“闽茶文化推广中心”作用。

打造智慧海洋全产业链助力福建迈向海洋强省

【背景】福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而以“智慧海洋”带动海洋信息化深入发展是推动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福建省海洋信息产业在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企业数量少、数字化水平较低,涉海数据资源较为分散,数据共享使用审批难度大,涉海业务应用协同难度较大等问题较为凸显。应尽快扭转“传统海洋产业强、海洋科技弱”的不利局面,将“促进海洋信息产业实现倍增”作为海洋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

【建议】黄蕾代表提出《关于大力推进我省智慧海洋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的相关建议》,建议要加快推进智慧海洋全产业链建设,深入挖掘海洋数据资源潜力,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感传知用”智慧海洋全产业链体系,出台专项规划给予赋能支撑;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搭建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海工装备服务产业和智能港航产业,加快智慧海洋牧场建设,深入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金融指引作用,加大蓝色金融支持力度;激活资源要素,构筑智慧海洋产业新支撑;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打造智慧海洋人才聚集高地。

【进展】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深入督办下,在推进福建省智慧海洋全产业链发展方面,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福建省北斗卫星导航等海洋特色电子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石狮飞通通讯科技、厦门新诺北斗航科等企业研发生产船舶北斗卫星通信终端、北斗导航装备等产品;推动莆田涵江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联合实验室加快建设,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同时,利用民企产业项目对接平台,创新招商方式,重点引进一批船舶电子、海洋探测、卫星导航电子设备等海洋电子特色制造业,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促进项目早日落地见效,进一步培育壮大福建省海洋电子产业。在海洋产业领域,培育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培育一批集成服务商,为海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低成本、高质量服务。选树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引导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应用场景,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

加速整合港口资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背景】2020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整合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务集团、福建能源集团和漳州、泉州、宁德、平潭等地的国有港口企业资产,组建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福建港口资源整合有序完成,整体效益凸显,实现了省内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港四大港口,港口资源成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整合后的福建港口虽在错位化、集约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港口群,还存在港口资源分散、同质竞争、港产联动不足和对台综合通道优势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距离真正意义的区域大港还有差距。

【建议】郑松青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全省港口资源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建议》,建议加快重点港区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全面完成省市属国有港口资源整合,推进省内央企、民营等的港口资产纳入港口整合范畴。推进港口码头企业、航商、贸易、大宗散货等一体化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增强领军企业和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湄洲湾港东南大宗商品储运中心,作为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和枢纽。支持莆田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先行区。同时,支持构建面向“一带一路”,以及面向台湾的妈祖文化旅游港体系,建设国际邮轮访问港。设立港口建设专项资金、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并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大港口投资力度,做大做强港口集团。

【进展】为保障重点督办建议办出成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侨(台)工委加强沟通对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到实处。据了解,福建省近年来积极推动全省港口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拓展港口投融资渠道,全省已争取5个项目获得4.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个项目获得7.25亿元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其中,莆田罗屿作业区8号、罗屿作业区11-12号、石门澳作业区6号9号、石门澳11号、涵江作业区1-3号、莆头作业区3-4号泊位共6个项目获得4.06亿元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有力地推动了莆田各重点港口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协调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加快围填海已批未完成填海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并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完成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目前,湄洲湾港罗屿8号、11-12号泊位已完成了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正在加快项目建设。(记者 郑昭 朱子微 整理)

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