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收藏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 用“工匠精神”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 : 央视网 2024-03-09 16:23 内容简介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 用“工匠精神”培育新质生产力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4年03月09日 16:23
  • 视频简介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是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的一名电焊工,工作30多年来,她和工友们完成多项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发展历程。
精彩视频 更多 >
相关推荐 更多 >
主要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是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的一名电焊工,工作30多年来,她和工友们完成多项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发展历程。

作为来自一线的工匠,孙景南分享了她对“工匠精神”的思考:“何为‘匠’?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那么,在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以轨道车辆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该如何改造提升?本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工匠精神又如何在其中展现出新的意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6日来到孙景南所在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在一条构架焊接数字化智能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忙着地铁车辆转向构架的焊接任务,去年升级改造前,这里曾是一条传统的构架焊接生产线,单纯靠人力做物料的组装、焊接、探伤等工序。中车浦镇公司以生产的实际需求出发,改造后的产线大幅实现了数字化控制,产线生产人员由原先75人减少到35人,其中仅用3人便可控制这个占地2700平米的生产线,危险作业完全实现自动化,焊接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得以在关键部位充分发挥他们机器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在人机高效协同配合下,曾经完成一辆车的焊接工作需要20天周期,这里15天就可完成,探索出传统制造业生产的新模式,发挥了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新动能。

中车浦镇转向架研发部的负责人谢莹莹告诉记者,企业的“智改数转”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自动化机械取代了之前诸如组装、搬运等需要人力的工作,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简单的焊接工作,但是在强调精细化等难度高的部位,人工焊接依旧是唯一的选择。一方面,改造的数字化智能产线,人机协同高效配合,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企业已因地制宜改造产线6条。下一步,还会向子公司将这种模式平移、复制和推广。另一方面,这就让孙景南为代表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成为了所有技术工人的发展方向,是工匠精神的延续和新发展。

监制 杨守华

记者 丁然 梁黎明

编辑:吕莎莎 责任编辑:张晓琳
相关推荐 关闭

正在加载...

精彩视频 关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