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一位优秀的村干部如同头雁,能够带领整个村庄飞向繁荣与振兴。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平台,泉州开放大学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的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要让学员知道作为村干部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泉州开放大学校长陈向荣介绍,泉州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长期努力。通过与泉州各县区组织部的紧密协作,开展了“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项目,为农村主要干部提供培训。
向海图强,带农致富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金井镇围头半岛东侧南江村 陈少婷 摄
泉州南江村临海,拥有优质海水资源的地利优势,在村主任李镜波的带领下,建造了集游览、研学、体验、互动、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鲍鱼观光园,还有利用废弃鲍鱼壳做彩绘风铃台,成为海岸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镜波回忆说,“以前,这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渔村,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以打鱼为主,工作收入低,危险性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得先修路,而当时的道路建设并没有那么顺利,村里有一些“钉子户”不愿拆迁,他联想到泉州开大学习时,老师强调了村庄治理需要使用村民比较能接受的沟通技巧进行矛盾调解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李镜波在解决村里“断头路”问题时,巧用村民之间的邻里关系来说服“钉子户”,用正向影响去说服他修路的重要性,成功说服了村民支持村庄的道路建设。如今,南江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产业和技术得以引进和输出。
李镜波还牵头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与福大鲍鱼水产有限公司共创的实习科研基地,引进30余名硕博人才,先后成功研发出“西盘鲍”和“绿盘鲍”优质种苗,把南江村鲍鱼“土特产”做大做强做活。南江村以鲍鱼养殖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李镜波(右一),正在介绍南江村鲍鱼养殖产业。陈少婷 摄
以“陶”塑村,村兴民富
世遗点:泉州磁灶镇岭畔村蜘蛛山古窑址 陈少婷 摄
泉州岭畔村以烧制陶瓷闻名,在村委会副主任吴景伟的带领下,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了陶艺文化公园,还原了早期制陶作坊的流程,打造了“晋江市妇女儿童传统陶艺文化体验基地”,为全市妇女儿童了解陶艺、制作陶品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与其他非遗技艺一样,岭畔村高超的陶瓷技艺也因缺乏传承而出现严重断层。如何让手工制陶工艺不失传成为我最大的心结。”对此他提出了打造“传统陶艺特色旅游乡村”的发展思路。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岭畔村利用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记录保存了大量手工制陶工艺的资料,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
目前,岭畔村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已被收录在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全村已拥有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3人,泉州、晋江两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位。
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吴康为正在做陶绘。陈少婷 摄
“当时上课时,老师们和学员论坛里那些优秀学员都在强调挖掘本村特色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他认为,岭畔村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陶瓷文创事业上继续发力,更好地延续陶瓷传统技艺的生命力。近年来,岭畔村平均一年接待参观体验超8000人次,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振兴模式,在2021年被评为泉州市“乡村记忆文化”示范点。
两位村干部的生动案例,是泉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在培养新型农村干部方面的成果,也是众多优秀村干部学员的缩影。历经十六年探索创新,该校累计培养8000余名“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村级干部人才体系建立。(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