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虽自古水资源发达,孕育出丰饶的桑基鱼塘,但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也面临着粗放型污水排放与城市用水的持续增长导致水环境恶化、治水工作的步伐未能及时跟上社会期盼等问题,尤其是部分河涌水质不佳甚至发黑发臭、城市内涝等问题在降水多发的汛期更加突出,影响了城市品质提升,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源于此,顺德毅然决然地开启大规模治水行动,采取联围治理,集合全区之力,锚定“以水美城 以水兴城”的治水目标,以“系统规划+科学统筹+兴水美城”的基层治水新模式,书写一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塑群众记忆中的水乡盛景的时代考卷,建设高质量的城市品质空间。
区镇村三级合力 强化治水要素保障
目标初定,变“九龙治水”为政出一门,集中全区优势资源为治水提供坚强保障,是顺德下的先手棋。
在2021年12月,顺德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双总指挥的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整合水利、环保、城管执法等多方力量,抽调75名骨干精锐专职参与治水攻坚,在镇街也对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实现决策扁平化、运作高效化、人员专业化,集中力量办好大事。
基层是政策宣贯、动员群众的前沿。顺德在各村居专门设置了治水专员,有力打通了治水的“最后一公里”。至此,集统筹指挥的“中枢大脑”、落实执行的“神经末梢”于一体的区、镇、村三级联动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把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位”,顺德努力为治水提供有力资金保障。顺德创新资金筹措渠道,积极申报专项债,在佛山五区中率先走出投贷联动新模式,大力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
另外,为强化对治水工程的监督管理,顺德还招选了集勘察、规划、设计、监理为一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放眼全国实属罕见。
潜心摸排为己“把脉” 科技赋能狙击“病因”
治水是涉及广、流程多、耗时长的系统工程,条分缕析的时序铺排至关重要。顺德通过总结过往治水经验,结合自身水文条件,确定了“四先四后”治水原则,一是先摸排后设计,全面摸清河岸违建、排污口分布、河涌淤积等情况及与周边水环境的联系,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的治理措施;二是先清岸后建设,先将河涌涉水违建拆除,后推进治水工程;三是先试点后推广,以试点联围工作经验总结后,为下阶段在全区铺开黑臭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积累经验;四是先治水后治城,在完成治理后,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谋求高质量发展。
底数不清则难以对症下药,先摸排后设计也是“四先四后”原则的第一位。在联围工程启动之前,顺德不急于求成,而是围绕“源、网、厂、河、城”五大维度,潜心一年全面准确摸清了试点联围、第二批联围395平方公里区域的水环境“家底”。
“污水处理能力有多大缺口、某个片区需要新建多少管网......底数清晰了,我们怎么建工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工程设计人员如是说。
在摸排的过程中顺德建立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做到成果可视化,使管理部门能够快速、精准、全面地掌握水污染物排放动态,实现快速预警、精准溯源,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紧抓源头治理 推进雨污分流
没有建设的路由,工程就无从启动。针对部分违建占据河岸空间且导致群众近水不亲水的问题,顺德坚持清岸先行,通过清拆河道两岸违章建筑,清理周边堆放杂物,为治水设施建设提供空间,为打造公共亲水岸道创造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清岸行动”的政策宣讲和群众沟通工作,顺德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治水和清岸的政策,广泛收集村民的改造需求。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充分,村民们逐渐也意识到清岸行动保护河岸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的意义,有的还带头自拆违建,对清岸行动给予配合、支持。
其中,北滘镇通过实践逐渐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清岸“五步曲”和相关工作模式,即第一步“提前摸排”,提前掌握整治范围的河涌布局、河岸建筑和群众住户情况;第二步“落户宣传”,区、镇、村三级联动走访落户听民意、做宣传,经统计;第三步“文书执法”,对查实涉水违建的,发出《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第四步“动员自拆”,以案释法劝导当事人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第五步“限期拆除”,对超过自行整改期限,且多次劝导仍未自拆的,由清岸执法组予以拆除整治。北滘将该“五步曲”逐步在全镇20个村居进行推广应用,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在统筹指挥下,顺德各村居也围绕攻坚清岸硬骨头任务因地制宜、各出妙招,如北滘黄龙村就在“五步曲”基础上确立了“先摸排后谋划,先设计再整治”的工作思路,拆建并重、拆绿衔接,坚持清岸与美岸双结合,将规划设计的构想带入各家各户,既深化落实治水方针政策,又切实解决部分民众的实际所需,情理结合。村民普遍由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逐步转变成全力支持配合,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政府、企业、乡贤、群众等各方力量纷纷加入清岸行动,2022年3月启动三丰河一河两岸提升工程(二期)时,已清拆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清理岸线五边地约8400平方米,腾出美岸空间约13300平方米,整治河段长度约900米,为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水岸游线和艺术绿廊腾出黄金带。
据统计,顺德自2021年11月全面启动清岸行动以来,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5015宗,拆除面积240.13万平方米。
除了河岸空间,治水的另一重要源头在于管网。顺德排水体制以合流制为主,且存在雨污管网混接的情况,导致雨天情况下,雨污水一起排入管网,超管道负荷,容易出现污水溢流排入河涌,影响河涌水质达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质效。
对此,顺德变末端截流为源头分流,通过建立污水、雨水两套排水管网,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水则就地散排或就近排入河涌,实现“污水不入河、雨水不入厂”。
在试点联围,顺德精准识别排水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实施主体责任,将2003年9月后建成但未按政策要求实施雨污分流的项目纳入督导区,其他区域划入实施区,督导区和实施区同步推进,强化政企联动合力治水,仅在2023年,便完成新建排水管网290.45公里、修复管网75.33公里和重大缺陷点340个、雨污分流改造41公里。
系统发力 转变治理思路
治水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自身水系复杂、排水管网纵横交错的现状,顺德用时半年在剖析不足、学习成功案例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和专题论证,最终找到了实现水环境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的“良方”——联围治理,并“先消黑、后提水质、再提污水厂浓度”的三步为一步。围绕治水目标的可达,顺德先后组织了30多场专题研讨会,结合顺德本土实际,总结出“挤外水、收污水、大分流、小截流”的治水技术路线。
联围是旧时河涌受洪潮影响形成的独立引水排水单元,顺德将涉及全区12个堤围的区域分为七大联围,将流域涉及的所有主支涌、上下游、左右岸大小河涌一并治理,实现从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系统治理、从底数不清到摸清家底、从技术路线不明到形成科学明确的技术路线。
着眼以低成本试错,顺德选择面积范围相对较小、治水资金投入可控和城市增值回报更有期待的南顺联安围、群力围与石龙围为试点,探索联围治理实施路径。
这两个试点联围在2022年9月正式动工,高峰期开工的工点已经达到200个,施工人员达到3800人,真正做到大兵团作战、一盘棋治水。
策略既定,路径渐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行以来,顺德更紧密结合省委部署,优先解决三线下地、内涝整治等群众关切问题。
试点价值突显 第二联围高点起步
第二批联围充分吸收试点联围建设的初步经验并改进不足,以更好更稳的态势起步建设。联围范围将包括南顺第二联围、容桂水系和大良勒流水体三大工程,涉及北滘、乐从、容桂、大良、勒流多个镇街,加上已动工的试点联围,治理区域占全区面积近一半,覆盖70%的常住人口。主要治水内容包括河岸清拆、修复及新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水浸点整治、河涌清淤、黑臭水体整治、鱼塘尾水治理、工业废水剥离等项目,基本上实现污水全收集、不排入河涌,保障污水进厂浓度,确保河涌水质达标。
第二批联围项目完成后,可系统、精准、科学地解决中心城区的水环境问题,同时顺德也将根据群众急难愁盼对其他区域实施分类重点治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子项先行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