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峰会专题报道⑩丨“院士专家行”论坛举办 共探新要素环境下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4日 16:15:44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4日 16:15:4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作为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特色活动之一,5月23日晚,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院士专家行”在福州举办。

此次论坛以“新要素环境下的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多位两院院士专家现场直接对话和交流,深入剖析在新兴技术、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演变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智慧。

5月23日晚,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院士专家行”在福州举办。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数字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正逐步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高峰对话环节 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它的能力有可能超过人类,人和机器人共存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未来世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了自己关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数据共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看法。如将北斗导航系统安装在农具上,通过大数据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打造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通过摄像头、视频导航定位和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可自动检测可疑人员,提升公共安全水平等。

“人工智能赋能大数据,数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创新,我感觉当前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遇和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和引擎,可以应用于千行百业。他以人工智能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为例,福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养殖大黄鱼,通过数据管理和灾害预报,实现了养殖过程的生态化和高效化,使大黄鱼价格降低,惠及普通百姓。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双向赋能

人工智能如何在推动数字产业化转型中得到深入的应用、发展,从而促进数据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院士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高峰对话环节 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把数据要素变成价值,变成了经济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童庆禧以无人模态崛起、矿产资源重构、卫星数据处理三方面的具体案例展示人工智能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华东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海量的、优质的数据资源,而人工智能则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深度网络等技术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进而产生巨大的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双向赋能,人工智能依赖数据来发挥其功能,同时也通过其技术来释放数据的价值。他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中的全方位介入,可以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支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并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详细阐述了数据从原始状态到成为资源、资产,再进一步成为数据要素的转变过程。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要素如同血液一般重要,而人工智能则是将这些“血液”输送到社会各个角落,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陈丽霞)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