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岐镇古石村景色美不胜收。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安凯乡同心村的“我要鲍鲍”打卡点 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连江养殖户展示收成的海带。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连江一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鲍鱼加工车间 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位于筱埕镇的滨海七彩堤坝,吸引了许多骑行爱好者。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从山顶俯瞰连片的连江滩涂养殖。连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5月31日至6月2日,2024海峡(福州)渔业周·渔博会在海峡会展中心举行,连江县32家企业组团参展,展示了连江渔业经济的高段位:全国每3头鲍鱼就有1头来自连江,每3片海带就有2片来自连江,每4粒鱼丸就有1粒来自连江;虾皮年产量2.58万吨,居全国第一……
高段位源自硬核实力。据了解,连江是全国水产大县,水产品数量达500多种,总产量连续40多年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二,其中鲍鱼年产量达5.42万吨,鱼丸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主要养殖基地。2023年,连江渔业产值继续保持全国县级第一,当年连江县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福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以海为田、耕海牧渔,连江持续以工业化思路建设“海上粮仓”,构建起“一条鱼”“一粒鲍”“一根海带”全产业链,并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让“向海图强、山海并进、融合发展”的振兴蓝图变成现实,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品质建设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向海而歌,振兴乐曲铿锵有力。2023年,连江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农村品质提升、民生领域短板等方面,策划生成乡村振兴试点镇村项目109个、市级重点项目10个。近年来,连江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2023年乡村振兴反响度位居全省前三。
建设“海上粮仓”
全力筑牢产业基础
鲍鱼,有多少种“吃法”?连江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答。
从福州市区驱车出发,经沈海高速抵达连江浦口下高速,然后驶上滨海大通道。不到20分钟,山海相依的安凯乡同心村映入眼帘。登上高处眺望,连片的鲍鱼养殖基地在海面上颇为壮观。
同心村海域面积2250亩,养殖条件优越。“村里组建了同心协力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海上筏式养殖体系,与鲍鱼养殖结下不解之缘。”村党支部书记林连忠介绍,2022年,全村鲍鱼产值突破2亿元,去年继续保持了上升势头。
2023年,连江鲍鱼养殖面积达1530公顷,产量突破5.66万吨,产值达47.4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榜首,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连江鲍鱼还获评2023年农业精品培育品牌,是全省渔业类唯一获评品牌。
走进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连江鲍鱼正在华丽转身:不仅制成冷冻鲍鱼、即食鲍鱼,而且从鲍鱼内脏中提取天然牛磺酸、鲍鱼肽,还从鲍鱼壳里提取中药材、珍珠粉……各种鲍鱼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出炉,源源不断销往全球各地。
“江船长”是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创立的品牌,在本届渔博会上,凭借鲍鱼肽等海洋生物活性肽产品,“江船长”大放异彩。“2019年,我们建设了一条年产能1000吨的海洋生物活性肽规模化生产线。2024年,投资建设56亩大众健康海洋科技产业园。”公司董事长江铭福说。
从养殖到加工,连江县构建起鲍鱼产业的四梁八柱,即鲍鱼育苗、养殖、加工和销售等4个完整产业链,以及良种育苗基地、饵料配送、养殖基地、数据中心、生产研发基地、活鲍档口、供应链公司和直播基地等8个核心板块。
同心村还探索出新的鲍鱼“吃法”——在全国首创鲍鱼文化IP“我要鲍鲍”,推出“我要鲍鲍”文创产品,打造“我要鲍鲍”地标、观景平台、新绘海堤、主题车站、崖壁栈道等景点,并入选2023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走出渔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路。
“过去,我们只是养鲍鱼、卖鲍鱼。如今,同心村正在深挖鲍鱼优势,通过为鲍鱼塑造IP,擦亮‘旅游村’金字招牌,让渔民也吃上‘旅游饭’。”林连忠说。
作为全国海洋大县,连江全力融入“海上福州”建设,聚焦“靠海吃海,发展特色产业”目标,实施“产业带动”工程,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打造鲍鱼、海带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链,全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如今,连江海带养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接近30亿元;借助深远海养殖技术,连江大黄鱼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今年已有2500万尾鱼苗投放养殖;去年,连江县远洋捕捞产量21.2万吨,远洋捕捞产量、产值约占福州市的半壁江山……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已突破100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5家,年产值达100多亿元。
为推动渔业产业升级,连江县探索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海连江”专班负责人詹立坤介绍,通过“‘海连江’+单品+企业”模式,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向现代渔业服务、渔业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拓展。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加盟,超200种产品入驻“海连江”,助推连江打响“世界渔都”品牌。
产业兴旺,体现在“一村一品”的集群化发展。目前,连江县筱埕镇(海带)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安凯乡同心村(鲍鱼)等14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示范村),丹阳镇坑口村(线面)等23个村入选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乡村产业差异化、全链条、融合化发展,助力实现农民收入增长。2023年,连江县一产增加值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列全市第二。
创新发展模式
充分汇聚振兴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面对一些乡村空心化的现实,如何激发农民参与振兴的积极性?连江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汇聚起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振兴力量。
苔菉镇茭南村,于连江海岸线最东端的小村落,三面临海,礁石犬牙交错、海岸风光独特,还拥有亿万年前地壳运动造就的火山岩地貌和海蚀地貌,素有福州版“天涯海角”之称,是全国少见的海岸资源。
然而,过去的茭南村,70%的村民以传统海洋捕捞作业为生,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以及环境脏乱差等原因,鲜有外来人口,人气亟待提升。
坐拥“生态宝藏”,茭南村千方百计发展滨海旅游。几年前,茭南村乡贤刘文如回乡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开发建设平流尾地质公园。之后,注册成立连江县茭南平流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村集体资源入股+村民平衡入股+全村分红”的发展新路。
据介绍,茭南平流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规定了投资参股及受惠原则:所有在茭南村出生的村民均享有投资权,每户最多投资4股,分三年三期进行。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乡贤的号召下,全村65%村民先后入股。
同时,该公司在红利分配上实行“三分法”,将景区收益划分为股东分红、村民集体分红、村集体收入。除建设资金外,每年盈利中的30万元给村集体,其余的70%用于股东分红、3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实现村民增收与村集体发展同频共振。
村民当股东、领分红,齐心协力打响平流尾地质公园知名度,建成了拥有露营、观星、看海、听潮、拍婚纱照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帮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8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就业岗位300多个。
“我们虽然是一座小渔村,因为有了乡贤带头、村民参与,走出了一条以公园景区为核心、休闲旅游产业融合乡村建设的新路径。”茭南村党总支书记林素芝介绍,2022年11月,外交部在记者会上推介《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茭南村榜上有名。
乡村振兴大潮中,连江县不断迸发出各类“基层首创”和“连江经验”。在渔业养殖较为发达的筱埕镇,通过建设海上综合产业园,首创“一业五金”模式——集体收益分基金、海域流转得租金、养殖务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产品出售变现金,同步增加政府、村集体和群众收入。2023年,筱埕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探索新模式,汇聚新力量,“凤引计划”“凤雏计划”接连实施。去年,连江推动5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和72名驻村第一书记下沉一线,着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同时,实现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探索“企业+小院+农户”农技服务模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智库服务队,让专家学者走进渔排和田间,用科技力量造福群众。
除了“外引”力量,还要“内育”人才。连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如,连江构建了海洋人才发展促进会、人才公司、人才驿站“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打造“海洋人才论坛”“揭榜挂帅”“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核心品牌,不断锻造、壮大乡村人才链,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
提升乡村品质
绘就美好家园新画卷
最近,山地救援题材电影《你是我的英雄》正在全国院线热映,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是这部电影的取景地之一。此外,央视热播电视剧《那山那海》等也曾在古石村取景拍摄。
村如其名,古石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片依山筑造的集群式石头古厝,整个古石村宛如一座石头城。然而,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贫瘠,过去全村主要靠种地瓜和捕捞糊口。许多村民为了谋生外出务工经商,并且陆续搬离,古石村一度荒了。
如今,从凋零的村落到热门的取景地,古石村蝶变的背后是乡村振兴的热潮涌动。近年来,古石村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等项目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重点保护了有传统建筑特色的街巷、古厝、古井等。此外,还启动生态岸线修复,活化利用石头古厝,开发乡村旅游产业。
古石村的振兴热潮,还吸引了海峡对岸的台胞。“这里沿岸渔村的文化保存得很好,希望借由我的专长,能够用文创带动乡村。”来自台北的陈柏菁拥有集合两岸18位乡创人才的福人号召文创团队,目前正依托古石村的原始石厝,打造集文创生活、美食娱乐、创客体验、休闲乐园为一体的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帮助古石村将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价值。
经过多年努力,古石村先后荣获福建省传统古村落、福州市十大乡村旅游点、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等称号,并入选2024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省级样板村。“村庄品质提升,名气越来越大,引来旺盛人气,带动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古石村党支部书记陈锋介绍,“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3000多人,每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古石村的巨变,是连江实施“美好家园”工程、建设乡村宜居环境的缩影。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连江大力推动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在全省首创推出美好家园“八美工程”专项行动,推动和美乡村“资源景观化、景观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品牌效益化”,打造出福建省传统古村落黄岐镇古石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丹阳镇新洋村等美丽名片,并且通过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的示范引领,将“零星盆景”变为“连片风景”。
如何让美丽风景长留?连江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行动,通过集中力量整治及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在234个村实施积分制,还搭建“数字化积分管理+互联网平台+乡村金融”运作体系,上线积分制兑换平台,让村民实现积分购物,引领村民自发守护美丽环境。
环境越来越靓,乡村越来越美,助力连江在获评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推进建设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连江县累计接待游客1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24.4%。
美丽乡村的振兴故事,还在连江持续涌现。“我们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发挥全国海洋大县资源禀赋优势,让群众在海洋产业链上鼓足腰包,着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为两岸游客带来更多‘诗和远方’,持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实效,打造一个产业融合发展、气质开放包容的美丽连江。”连江县领导表示。
环境越来越靓,乡村越来越美,助力连江在获评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推进建设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连江县累计接待游客1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24.4%。
美丽乡村的振兴故事,还在连江持续涌现。“我们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发挥全国海洋大县资源禀赋优势,让群众在海洋产业链上鼓足腰包,着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为两岸游客带来更多‘诗和远方’,持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实效,打造一个产业融合发展、气质开放包容的美丽连江。”连江县领导表示。(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叶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