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水电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6-14 22:42:22
央视网 | 2024-06-14 22:42:2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周之贻) 6月13日至14日,2024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水电发展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现场发布了一系列综合数据,来自全国水利水电行业300余家单位1200多名水利水电工作者代表参会。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在致辞中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其中水电4.2亿千瓦,占比14.4%;抽水蓄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已建、在建及核准装机规模约2.37亿千瓦;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沿长江干流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为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混流式机组、田湾河15万千瓦冲击式机组投产发电,实现了水电机组设计制造的全面自主化;西藏扎拉大型冲击式机组与中洞大型交流励磁变速抽蓄机组启动研制工作;国内溪洛渡、乌东德等大中型水电工程广泛应用大坝智能碾压、智能灌浆、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等智能建管技术,大幅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一批常规水电工程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我国基本形成涵盖标准制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修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约30.1亿千瓦,其中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约4.2、6.7、4.6亿千瓦,均稳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约16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3.2%;去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超过全球30%的平均水平。接下来,要继续推动水风光储一体化开发,解决清洁能源基地发展中各种难题;推动水电的提质增效和水电控制安全运行,解决国产化技术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助推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支撑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高速增长的同时,支持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海洋能等更前沿的新能源和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邢援越表示,全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在占全国55%的耕地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建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供水总人口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除少数地区外,全国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退出小水电站近7000座,保留的4万多座小电站,全面落实生态流量,绿色转型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大会主会场活动还分别邀请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张建民、胡亚安及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颁发2023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第五届水电英才奖。围绕水电和新能源行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大会开设水电科技奖成果交流、青年科学家沙龙、水风光一体化及综合能源基地开发研讨、数智化运行管理技术、湖南电力绿色转型发展技术交流等11个分会场,邀请130余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作分会场专题报告。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水电与新能源技术装备展,吸引了60多家水电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和厂商积极参展,展示前沿产品与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

编辑:贾凡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2024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水电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