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融合创未来 厦金“同城生活圈”按下加速键

来源:福建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12:00:23
福建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12:00:2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6月15日,参加第二届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活动的台湾嘉宾们来到厦门湖里区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参观。图为基地负责人在介绍基地企业售卖的电商产品。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集中活动正在厦门举行。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厦门这座城市以最前沿的姿态先行先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实践,其中,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更是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台胞到厦门生活、学习、就业、创业。

厦门翔安大嶝岛与金门一水相连,最近处仅有千余米,是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方。大嶝对台市场,是大陆首个对台免税的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有“不过海,逛台湾”之称,是大陆台湾商品最齐全的地方。

来自台湾嘉义的黄清俊,是最早进驻大嶝对台市场的台商之一,从最初经营粮油食品、工艺品的小店,发展成台湾免税商品主题公园,他一路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一个市场,激活了两岸的生意;而一条航线的开通,则把两地民众的生活紧紧连在了一起。

来自金门的张阳扬,目前就职于厦门长庚医院,几乎每个月他都会搭乘厦金“小三通”航线往返两地。张阳扬说,从金门到厦门坐轮渡30分钟就到了,比坐飞机到台北还要快,不少乡亲愿意到厦门过周末,生病问诊也首选厦门。“金门长期的医疗资源是非常缺乏的,如果金门未来能够像厦门一样,享受在急难救助部分的医疗保障,那对我们金门人来讲是非常有福的。”张阳扬说。

6月14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二届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举办。30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会聚一堂,共同为加快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建言献策。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愿景成真。截至今年5月底,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400万吨,平均日供水量从最初的0.9万吨增至2万吨,占金门水厂用水量的73%左右。在论坛上,下一步如何全力推动厦金通桥、通电、通气成为嘉宾们热议的话题。

“建设厦金大桥,对金门发展至关重要。”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长期关注厦金融合发展。他表示,从“共饮一江水”到“共走一座桥”,通过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两地人员和物资的自由流动。

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已经按下加速键,厦门市正全力打造与金门之间的基建联通。目前,坐落于大嶝岛的翔安国际机场正如火如荼展开建设;与金门通电、通气等前期技术准备已基本完成;连接厦门与金门的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从厦门市有关部门获悉,厦金大桥(厦门段)海中段建设已基本完成A1标段海上钢栈桥搭设,目前进入刘五店航道桥两个主塔钻孔平台、桩基施工及清淤工作阶段。

厦金大桥(厦门段)起于厦门思明区环岛路与会展北路交叉口,终点设互通接入翔安新机场,全长约19.6公里,跨海段主线双向八车道,总投资372.7亿元,建成后将为今后实现和金门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厦门路桥工程公司经理眭文飞介绍,厦金大桥(厦门段)主线桥,力争与翔安机场同步建成使用,计划6月底开始首件预制墩台制作,7月开始塔埔路下穿地铁2号线隧道围护结构施工。

去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金门共用厦门新机场”,这也是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

金门县副县长李文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分享了金门共用厦门新机场对金门的重要性。他说,自己以前去东南亚旅游,必须先从金门飞台北,经常要再转到桃园机场才能真正启程飞往东南亚,非常不便。但是如果共用厦门新机场,他就可以从金门搭乘早班机到厦门机场,接着就可以直飞东南亚了。“所以厦门新机场将为金门民众提供非常便捷的对外交通连接,十分让人期待。”

目前,厦门翔安机场正加紧建设,片区机场主体、交通、通航及公建等五大类项目正齐头并进,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期、主体工程建设的关键期。吴家莹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厦门翔安机场的建设。他表示,金门在雾季时经常会发生全日关场的情况。未来,厦门新机场如果可以作为飞机在无法降落金门时的备援转降机场,将为金门旅客提供极大帮助。

“金门和台湾民众都期待厦门新机场建成投用,这将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无论是来大陆就学、就医还是经商、旅游,对金门乡亲来说都很便捷。”张阳扬说。

厦门金门门对门,两门同是一家人。厦门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联通的同时,正着力通过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落实金门同胞同等待遇,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去年底以来,已经有多批金门乡亲组团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厦金两地的年轻人也正通过校际交流、文体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彼此的未来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让两地民众加快了双向奔赴,一幅基建联通、产业共兴、待遇共享的同城生活画卷正在展开。(记者 陈梦婕 刘深魁)

编辑:黄钰姣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