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田:村企携手共奔富路

来源:福建日报 | 2024年06月23日 11:18:12
福建日报 | 2024年06月23日 11:18:12
原标题:借助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华丽转身 村企携手共奔富路
正在加载

山上油茶果,树下跑山鸡,田间蔬菜绿……走进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入眼一派欣欣向荣。

乡村发展兴旺的动力,来自村企结对的合力。2023年,上地村集体企业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海峡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营业额突破1470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72.5万余元。该村由原先的省级贫困村,蜕变为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产业振兴示范村”,并获得三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称号。

结对踏步振兴路

上地村地处偏远、地势起伏,导致村里产业单一、业态松散,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寻找机会,人口外流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雪上加霜。

2018年11月,部队退休的林佳山,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发现上地村虽然发展有劣势,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禀赋:村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富硒的土壤、较大的昼夜温差。这为发展特色高山农业提供了可能。他因地制宜,带领村民种植油茶树、高山蔬菜,养殖“跑山鸡”,尝试致富新路子。

“‘跑山鸡’肉质紧实、味道独特,添加松针粉喂养蛋鸡产下的松针鸡蛋,绿色、营养、无抗生素。”林佳山介绍。

为了将优质农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上地村开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村民”发展模式,邀请村民入股,成立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动对接海峡军民融合公司、中铁一局等单位,向这些企业的超市、食堂等供应特色农副产品,实现村企高度融合。

“上地村农副产品特色产业链与合作企业的供应链需求高度契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供货能力,有助于丰富供货品类,扩大供货范围。”佳田公司业务员廖秀花说,每月,佳田公司销往海峡军民融合公司的松针鸡蛋达120吨,米粉、腐竹等农副产品也是定向配送。

自2021年开展合作以来,上地村已有180多名种植合作社成员通过种植线椒、玉米等特色蔬菜,实现年均增收1.25万元;30多名养殖合作社成员通过养殖“跑山鸡”,实现年均增收3.44万元。

建设发展同受益

村企共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获益。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地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80万元,实施创辉农业蛋鸡项目。目前,该项目实现存栏蛋鸡40万羽、日产鸡蛋20吨。

“村干部之前尝试种植生姜、菊花、芍药,发动村民成立佳洋、佳农、林福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大家自愿入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地村委会副主任陈幼玉告诉记者,村里鼓励专业合作社扩大高山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跑山鸡”养殖质量和数量。同时,建造“山间货栈”,建设屠宰厂、冷链库和配备冷链运输车一体化的冷链物流项目。

“疫情期间,各类商品及人员流通监管严格,上地村销售给海峡军民融合公司保障基地的农产品受到影响。”村民林占俊回忆道,企业得知情况后,提前为村民的“山货出山”申请运输许可,每天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把相关证件发送到村里,保障优质农产品安全供应。

“有了海峡军民融合公司的帮扶,我们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在家门口种菜和养鸡鸭同样挣钱。”村民林初丘由衷感叹,上地村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打工创收。

党建引领村如画

村企共建,不仅让辛苦劳动的村民能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入,也让村里的低保户、退役军人遗属每年都能领到补贴。在繁荣兴旺的场景中,党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地村选拔优秀党员、退役军人和青年才俊进入村“两委”任职,回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这些人才来到村里,帮助村里建立起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长者食堂等民生小微工程,建设完成“高标农田改造提升”“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和禽类屠宰冷链车间等惠民生、兴产业项目35个,运用跨村联建模式组建前坪乡岱山联村党总支,设立党员带富示范基地1000亩,实现上地、下地、下坑、山川、前坪、黎明6个村组织联建、项目联动、产业联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党建做实就是凝聚力,做强就是战斗力,做久就是生产力。”海峡军民融合公司党委副书记李进阳表示,村企结对,是打通优质农副产品产销链路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上地村的致富之路已经被打通,无论是渠道、平台、种类,都有了较完整的模式,并稳步趋向成熟。”前坪乡党委副书记王美榕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带着村民继续努力,把村企结对的路子走稳走深,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