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国能共享号” 林启鑫 摄
莆田秀屿港硫酸铵装卸作业。 郭志勇 摄
今年南日岛海域4.5万亩海带养殖喜获丰收。图为养殖户在收割海带。 柳烨 摄
北大附中莆田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学生们在上数学体验课。 陈志峰 摄
落户秀屿东庄的福建LNG接收站 杨艳平 摄
这里山水绵延,绿能闪耀;这里三湾聚首,蓝海广袤。优越的海洋区位优势奠定了莆田市秀屿区追风逐浪、依港而兴的高质量发展基调。近年来,秀屿区深入实施福建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紧围绕莆田市委“一五二三四”部署,擘画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发展格局,奋楫搏浪谋赶超,“科教兴区、海洋富区、工业强区、物流活区、新城旺区”的发展蓝图日益明朗,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下一步,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奋力谱写“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海上藏金 绿能涌动
埭头镇万亩海域上,150万粒筏式吊养浮球如星光点点。这里是秀屿区重点项目、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林蚝水产三倍体牡蛎科技示范养殖基地。
“上个月收成2000多吨生蚝,每个大约2两重,一斤售价3元,价格比往年同期高20%左右。”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新华说,“近期我们还联合中科院培育出一个龙须菜新品种,具有更耐高温、长势更好的特点,亩产量可提高12%,后续将进行推广养殖。”
秀屿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区),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周边水质优良,沿岸滩涂多为沙质且沙层较厚,发展双壳贝类苗种繁育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为我国鲍鱼主产区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厚壳贻贝苗生产基地,所出产的厚壳贻贝苗种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近年来,秀屿区发挥“王牌”优势,携手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攻坚贝藻种业“芯片”,形成了鲍鱼、牡蛎、海带、龙须菜等组合品种的养殖优势产区。202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02.8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85.5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1.66万吨,居全省前列。
碧波无垠,浮光跃金,宛若长龙的风机矩阵迎风飞转,送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坐拥“全国少有、全省最优”的风资源,秀屿区海上风电可开发规模约231.2万千瓦,目前海上风电场装机总规模达140.4万千瓦,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约41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0余万吨。
“电从海上来”,是秀屿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反哺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如今更是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展现。
在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一座巨大的明黄色的三立柱半潜式平台伫立于碧波之上,在成片的风机群中尤显不同。
上承风机、下托养殖网箱,这是刚刚投产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国能共享号”。平台风电机组每天可满载发电9.6万千瓦时,满足约1万个家庭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鱼品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风渔融合项目负责人唐永卫表示,这一“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深海养殖新模式,在推动养殖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有力助推海洋牧场“绿色生态”与“蓝色经济”齐头并进。
向海图强,舟楫为先。红瓦白墙筑成移动“海景房”,踏上甲板如履平地,波浪能、太阳能实现零碳能源供给……这是秀屿正在打造国内首台绿色低碳多功能的智能化渔旅融合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平台提供酒店式住宿、海上餐厅、智能会议室等,平台之下,鱼类在大网箱中自在畅游。近年来,随着工程化、智能化养殖装备的加入,秀屿进军海洋的步伐愈发稳健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秀屿区南日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该区围绕渔业全产业链条,紧盯产业延链补链,加快推进鲍鱼科技产业园、东部海产品加工园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依托全国首家鲍鱼博物馆和“国鲍荟”产学研中心,举办鲍鱼文化节、潮汐音乐季等活动,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海味经济。
工业扬帆 经济起势
福建聚力电机有限公司的厂房里,2号生产线上,一只机械手臂流畅地进行着翻转、横移、抓取等动作,令人应接不暇,一旁,搬运机器人正沿着黑色轨道运送零配件,整个生产车间,智能化、集约化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莆田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亦是一片处在开放创新的活力热土——世界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永荣)、协同配套的锦纶聚合工厂(中锦)以及全省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行业领先的佳通轮胎、聚力电机、天石源智能装备等一大批优质工业企业在这里落户;拥有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多个“标杆”。
2022年组建以来,开发区立足“一区六园”模式,踩稳“工业”之基,勇攀“科创”之峰,高速驶上绿色转型赛道。目前,园区共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节水型企业、1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及6种国家级和省级绿色设计产品,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2023年,秀屿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7%,升规纳统企业22家,位居全市第一。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产业进取态势强劲。
沿着疏港大道来到位于秀屿区东峤镇上塘社区的上塘珠宝城,连片的厂房矗立,外观简洁低调,但内里却是别有洞天,生机勃发。
秀屿区是“中国银饰之都”。依托银饰产业,当地将上塘社区打造为银饰特色小镇,发展至今,已成为继深圳、义乌之后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海峡西岸最大的金银珠宝集散地,日均交易额超1500万元,已经实现年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电商商贸服务业年交易额超50亿元的发展规模。
在这里,银饰产业上下游不断延伸,带动了文创、模具、包装、物流、餐饮等13个行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上塘珠宝城内现有149家生产加工企业、186家商贸批发企业,产品品类繁多,涉及金银玉器、宝石、寿山石雕等1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形成一处“精、细、全”的特色珠宝产业基地。
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志高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用地集约效益,当地计划利用上塘珠宝城D-16至19号地块,新建一座小微产业园,入驻银饰生产、模具生产、包装生产、金镶玉生产、首饰器材加工等类别,进一步推进银饰产业制造标准化、规范化。
近年来,秀屿区把小微园区建设作为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推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化态势。鲍鱼科技产业园、联东U谷·秀屿数智健康产业港、莆港轻工小微产业园、木材加工区小微产业园、上塘珠宝城小微产业园5个小微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其中,联东U谷·秀屿数智健康产业港项目主体已全部封顶,已入驻34家企业,招商率85%;鲍鱼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7栋主体大楼,入驻3家企业。
以港兴产 物畅其流
海风习习,盛夏的秀屿港,外轮近岸靠泊,巨大的抓斗升降腾挪,缓缓将洁白的硫酸铵移装入船。近日,在秀屿港口6号泊位,伯利兹籍“新中瑞17 / XIN ZHONG RUI 17”轮装载1.4万吨的硫酸铵,即将出发泰国。
硫酸铵是永荣科技己内酰胺生产首道工序中肟化产生的副产品,颗粒细小如沙,是一种优良氮肥,主要通过秀屿港出口销往东南亚等地。去年,秀屿港口获得由澳大利亚政府核准,成为福建省首个获批经营“澳肥”出口作业资质的港口。
“永荣科技距离我们不到10公里,所出产的硫酸铵产品多数通过陆海转运由秀屿港出口。”秀屿港口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高级主管黄俊鹏告诉记者。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硫酸铵集散基地,今年上半年,秀屿港口安全高效完成167艘次硫酸铵船舶装卸任务,同比增长62.14%;累计完成硫酸铵吞吐量136.12万吨,同比增长40.71%,港口硫酸铵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
在秀屿港口6号泊位附近,设有全国海港口岸首个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面积达10156.36平方米,可以一次性处理25600方原木。值得一提的是,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就在与之相邻的东峤镇,进口木材在港区经蒸熏处理后,便通过疏港大道直抵园区,进行后续的生产加工。依托港口优势,目前当地已形成集进口原木经营贸易、木制品加工、林产品仓储展销等业务为一体的产业链。
绿水逶迤,秀屿港一侧,6个白色巨型LNG储罐临海矗立,阳光下,尽显大国重器之美。
福建LNG承担着全省7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今年上半年,共接卸LNG185万吨,同比增长31%。据统计,福建LNG落户秀屿以来,共完成736船LNG接卸,卸载总量超4500万吨,为福建省及周边地区供应天然气超640亿立方米,提供了强劲的绿色发展动能。
“福建LNG已建成6座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372公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并正在筹备新建一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地面全容式LNG储罐,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福建LNG副总工程师林素辉告诉记者。
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依托永荣己内酰胺工厂及配套项目和福建LNG接收站,秀屿区汇集了全市90%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包括永创物流、中闽物流、空气化工、海投新能源等,年创造产值超5亿元。
物流通道是畅通经济循环的“血脉”。近年来,依托“三高三铁”以及多条疏港公路,秀屿港区已成为通达内陆、辐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临港一带,大宗木材物流园、大宗LNG冷链物流园、栢合冷链物流产业园、博普医疗商贸物流园等积厚成势,逐步构建起以港口为依托、产业为核心、城市为基础、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助推临港产业乘势而上。
秀屿区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货运股负责人陈建忠告诉记者,目前,秀屿区正加快推进“莆田国际物流港”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大宗商品水公铁联运枢纽集散功能。后续,还将在莆田国际物流港及港口后方物流园区完善集装箱海铁联运衔接设施,并加快配套“散改集”堆场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港口综合物流服务品牌。
“三宜”筑城 品质扮城
球场、园林、科技感十足的教学楼……6月22日,在北大附中莆田学校的校园开放日上,2000多个亲子家庭沉浸式参观了刚刚落成的新校园,不少学子直呼,“这是自己离北大最近的一次”。
据了解,地处高铁新城核心区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是所十二年制学校,定位于建设福建创新人才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闽台胞台企子女和优秀人才子女就学地,是莆田市和北京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的成果,将于今年9月份迎来首批学子。
名校落地,是秀屿区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的生动注脚。三年来,该区累计投入42亿元实施43个教育类项目,建成毓英学校城东校区,莆工职新校区,市实小秀屿分校,区实小城东、城南校区等21处新校,新增学位超1.7万个,另有毓英学校、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埭一中心新校区等22个项目在建,建成后将新增学位近2.4万个,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完善。
幼有所学,壮亦有所用。暑期人流如织的秀屿万达广场一层,一处零工驿站正在抓紧装修。“依托万达商圈,为场内150多家商铺提供用工服务、畅通零工市场供求渠道的同时,也给城区新老居民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秀屿区劳动就业中心负责人陈永锋说。
去年7月,秀屿区首个零工市场启动运营。截至7月3日,全区共有63家企业发布零工招工需求共计409个岗位,已有278名零工人员前来线下登记求职信息。不仅如此,今年以来,秀屿区通过15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与招聘企业对接,推动企业新招员工2000余人。
安居而乐业,住房问题、人居环境亦是老百姓心头关切。
6月的最后一天,位于秀屿区笏石镇的尚麟居安置房迎来回迁交房时刻,216户业主穿过喜庆的气球拱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完成验收交房等各项手续。
背靠高铁新城,坐拥城中“C位”。尚麟居安置区是秀屿高铁南片区重点项目之一,总用地面积45446平方米,建设9栋住宅楼共计1046单元套房,配备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站、文体活动室等,步道环绕、园景精致、设施完善。
高品质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千亩生态公园镶嵌其中,城市商业综合体人气正旺。秀屿区新城改造建设,高铁南片区北组团地块既是样板,也是缩影——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推动后黄、西徐、赤坡、下尾定固二期、北组团地块一等5个安居项目交房,杨林、城东、刘厝、度田、四新等13个安居项目稳步推进,不遗余力为居民提供“优居”环境。
秀屿区同步进行“插花式”改造——环山步道、口袋公园、人行天桥、智慧体育公园,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建设目标,整合街头零碎空间,让绿意尽情铺展。目前,秀屿主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为4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1平方米。
从乡镇到城区,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秀屿,城市宜学、宜业、宜居,乡村风光旖旎、生态底色亮丽,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记者 陈汉儿 陈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