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通报了10起近期常见、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刷单返利类诈骗
2024年6月1日,张某在抖音看到招聘兼职刷单的信息,便添加对方的QQ好友,随后对方要求张某发送支付宝花呗额度和芝麻分截图进行验证,并向张某保证此工作无需自己垫付资金。
张某按对方要求进行刷单任务,但在做任务过程中出现了自动扣款的情况。张某便联系对方要求退钱,对方称要把信用额度透支完后才能退钱,随后张某按要求扫码支付一些游戏卡费用后,与对方失去联系,最终被骗21500元。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2024年6月18日,刘某通过社交媒体相亲群,添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对方称在证券公司上班,因证券交易的保密性,推荐刘某下载“MChat”聊天软件。
聊天过程中刘某发现对方投资收益不错,便登录对方提供的陌生网址进行注册并充值投资。盈利后因无法提现,刘某咨询客服,客服称其违规操作,存在洗钱嫌疑导致账户被冻结,需缴纳10万元保证金后才能提现。张某借钱时,被其朋友提醒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48800元。
冒充客服类诈骗
2024年6月9日,王某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微信客服,称王某在微信上开通了百万保障,现在试用期已结束,以后每个月自动扣2000元的保费,取消的话要配合他们进行操作。
王某按要求添加了对方的企业微信,对方以验证银行卡为由,通过共享屏幕获取了王某的账户信息及验证码,随后王某发现账户被划扣33807元。
机票退票、改签类诈骗
2024年6月13日,李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称其要乘坐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导致航班延误,要给李某改签并且补偿300元。随后指导李某下载“云服务”APP进入指定会议室进行通话并要求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并称“补偿金”会转到李某提供的账号上,便让李某扫描二维码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操作完成后李某收到扣款短信,发现银行卡中被转走18000元。
虚假贷款、办理信用卡类诈骗
2024年6月6日,彭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微粒贷客服人员,询问彭某是否要申请贷款,随后引导彭某通过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微粒贷”的APP。
彭某在该APP注册账户并申请贷款后,该APP客服称需要彭某向指定账户转账15000元证明其有还款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信誉分,彭某转账后对方又以其他理由让其继续转账,这时彭某才意识到被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2024年6月15日,赵某在抖音刷到一个约会视频,扫描视频中的二维码下载了名为“心动”的APP,注册登录后客服给赵某发来信息让其挑选心仪的女生。
赵某选择后被对方拉入一个群聊,之后按对方要求先扫码支付了30元会员费,又向对方指定的1个银行账户、1个支付宝收款码和3个QQ点券充值码转账共计151200元,完成约会任务后,却始终无法提现,随即发现被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2024年6月12日,身为公司财务人员的程某,收到一个“税务稽查通知”的邮件,程某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后,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电脑被安装了木马病毒软件。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中,骗子暗中观察其公司内部交流及转账习惯,并操控程某的电脑添加微信好友,“克隆”出其领导的微信账号。之后骗子以程某领导的口吻要求其向指定账户转账,于是程某按要求向不同账户转账3笔,共计403000元。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2024年6月16日,郭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局民警的FaceTime视频电话,视频中对方称郭某名下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案,让郭某去办案单位处理,郭某表示无法前往,对方便把电话转接给了办案单位的民警。郭某通过FaceTime视频电话在“假民警”的指导下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进行转款用来验证账户是否正常,共计被骗30000元。
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2024年6月18日,龚某在家中通过快手APP添加了一个陌生女子,两人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对方给龚某发送了一个拼单链接,要求龚某帮忙拼单,只需要先垫付拼单金额,在单子做完后就可以盈利并提现。随后龚某通过支付宝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进入网站进行拼单,在对方诱导下龚某两天内拼了7次单,共计被骗19718元。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2024年6月6日,周某在快手极速版APP上发布出售自己和平精英游戏账号的视频,收到陌生人私信询问账号情况。
双方添加QQ好友,并商议以1650元的价格交易后,对方发来一张付款1650元的截图,但周某并未收到该款项。对方让周某扫描付款截图上的二维码联系客服,之后周某按照客服引导下载了“Webex”会议APP,通过了对方的屏幕共享申请,用支付宝绑定其母亲的两张银行卡进行“资金查验”。周某先后将其母亲手机收到的38次短信验证码提供给对方,共被转走26095元。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添加陌生好友,不点击未知的短信、链接、广告、弹窗、网址,不下载不明的软件,不扫描陌生的二维码;如遇不明资金转账或有任何疑问时,可拨打全国反诈劝阻专线96110进行咨询;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切勿通过网络寻找维权机构,避免二次上当受骗。
(记者魏俊浩报道员张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