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大美西安·小暑|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7-05 14:13:05
央视网 | 2024-07-05 14:13:0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广大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央视网陕西频道承办的2024年西安市“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题活动分别推出系列文化类科普文章,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时代文明新风。

  7月6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暑”字代表炎热,“小”字表示这是炎热天气开始的初期,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所以,这一节气称为小暑。

  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民间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还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初入小暑,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意,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歌描写小暑节气。比如《诗经•七月》中描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时,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唐朝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中也曾这样描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正是盛夏之时,玉米扬花吐丝,棉花开花结铃,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之时。因此,小暑其实是一个和农业、农事有很大关联的节气。这时候已经麦收结束,但田间管理并不能闲着。

  秋粮要丰产,夏管是关键。小暑时节,在西安市长安区、蓝田县等一些地方,人们会翻耕麦地种上荞麦,或者给玉米喷药,除草灭虫,以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因为小暑节气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六前后,受气候等影响,六月六这一天自古以来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比如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也称“晒伏”。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这一时节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在西安及周边一些农村,至今仍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习俗。

  小暑时节因为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时有精神疲惫等征象,俗谓之苦夏,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在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西安作为面食之都,这一天吃饺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历史上关于入伏之后吃什么,曾经历了丰富的演变。但无论如何,古人入伏的饮食变迁及“晒伏”习俗,都见证了人类认识自然、运用资源及健康意识觉醒的过程。

  西安位于关中盆地,盆地地形容易聚集热量,而散热相对较慢,加之其他因素,过了小暑入伏之后,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此时此刻,希望每一个人都不妨静下心来,看流萤飞舞、听蝉鸣阵阵、闻风中荷香、品杯中清茶,即滚烫热烈,又从容不迫。

编辑:于博学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节气里的大美西安·小暑|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