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鑫)对于珠海而言,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其与深圳的时空距离从2小时车程压缩至最短数十分钟,也展示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和机遇。
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2023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3.2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41亿元。如今,珠海正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初现新格局。
近日,广东省委网信办“龙腾湾区·桥见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一行走进珠海,在龙腾湾区的实干中,见证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加速融合发展。
联动珠江口东岸创新要素 打造企业增资扩产优选地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速,让珠江口东岸企业增资扩产和企业选址有了新的选择。
走进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崭新楼宇内已有多家高新企业入驻,其中不乏深圳企业。该园区位于珠海市高新区,是珠海布局产业新空间的重点项目之一,聚焦新能源储能和智能制造装备两大领域,致力打造大湾区高端智造总部产业基地。
目前,港湾7号一二期正式签约企业58家,签约率91%,其中规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2023年入驻企业形成产值约11亿元,2024年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大幅缩短珠海高新区与深圳之间的通行时间,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珠海作为深圳高新企业往外延伸的承接地,园区内场地租金非常优惠,周边多所大学环绕、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都为珠海为承接产业外溢,丰富人才供给创造非常好的条件。”珠海安易控江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敏说。
在政策层面,珠海正通过“强服务”打造企业增资扩产优选地。《202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珠海将持续抓好5.0产业新空间和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全面发挥5.0产业新空间“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五大优势功能,狠抓签约项目入驻投产。
工作报告提到,政府将牵线梳理“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开展专项对接、带动全链扩大生产,帮助企业拓展应用场景;聚焦企业成长全周期、产业工人全方位的需求,提供融资孵化、技术转化、住房保障等全链条服务。此外,还将继续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加强对现有产业园区、企业集聚区的升级改造。
在深中通道的另一端,深圳南山区正在重点打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十四大产业集群;前海则在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上发力。
深圳、珠海尽管隔水相望,但两地高度契合的产业环境,加之深中通道开通后,两地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流通更为便捷,为珠海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优渥土壤。
大国重器向西延伸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聚能成势
前有深中通道,后有黄茅海跨海通道,一座座跨海通道连接起珠江口东西两岸,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提供交通基础。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桥塔高耸入云,这条连接珠海和江门、全长约31公里的跨海通道,已顺利完成合龙,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海面之上。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该通道项目已完成90%的建设任务,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实景图(活动承办方供图)
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要致富先修路。2023年,珠海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系列成果: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珠海机场改扩建、珠海隧道、黄茅海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站城一体工程、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香山至拱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伶仃洋(深珠)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开展方案设计研究;开行广珠城际珠海站至珠海北站往返列车;实施“广珠铁路连结热点计划”,广珠铁路实现货运量1545万吨、增长8%……
繁忙的交通路网,是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市场一体化,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序曲。长期以来,珠江口西岸存在缺乏核心龙头带动、产业协作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有待提升、自然人文资源的合作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促进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珠江口西岸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
围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2023年广东发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以区域协调、功能互补、辐射拓展为导向,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努力将珠西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从点到线,从城到圈。大国重器一路西行,打通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繁荣路径,开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实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