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大湾区 | 广东省科学院:为科技成果转化破壁清障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7-23 14:25:43
央视网 | 2024-07-23 14:25:4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开篇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链引领发展、产业链协同升级、资金链保障有力、人才链汇聚智慧……在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构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基座,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集成优势。

为更好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前沿探索、成就经验,央视网推出大型调研采访栏目“‘链’上大湾区”,通过走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以深度报道、人物专访、案例分析等方式,用笔尖勾勒“走在前列”的创新力量,讲好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广东新“链”情。敬请垂注。

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鑫)累计入孵入驻企业600多家,年技术服务企业5万余家次;科技成果转化“四技”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在粤研发机构榜首,在全国300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中名列前茅……广东省科学院打通产学研关键环节,让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跨越“达尔文死海”。

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的有效路径。

建筑外景(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建筑外景(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省科学院重组9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记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使命担当,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完善新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探索科技成果孵化与技术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构建了要素齐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链条支撑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四技’收入连年位居全国地方科研院所首位。”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廖兵说。

突破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障碍,广东省科学院以市场化为取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指向,强调问题导向,构建起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覆盖产业技术创新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成果转化实践样本。

市场导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佛山南海区构建36台无人机基站组成的无人机遥感网,覆盖南海区城管、环保、国土、应急、水务等14大行业,实现“一网治全域、一屏观全城”的治理目标。中科云图的这一项目入选2023年度中国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十佳创新案例。该公司由广东省科学院自有技术孵化并投资,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

无人机遥感赋能城市治理(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无人机遥感赋能城市治理(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作为一家地方科研院所,如何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弥合技术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差,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广东省科学院给出的答案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2020年,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并投入集团化运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整合院内外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推动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广东省科学院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的重要平台,经过4年多发展,该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675家。同时在佛山、江门、珠海、梅州等地,省科学院与当地政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开办多个服务机构,为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创新资源和服务支持。”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为民说。

“我们衡量科技成果的投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这个技术有没有市场价值。”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柳建尧告诉记者,公司坚持“从产业看科技”,立足市场需求,以经济效益和市场成功作为投资孵化的主要考量因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从实验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诸多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为此,广东省科学院以优化完善现代化科研院所体制为基础,探索市场化技术育成孵化与产业技术服务体制,构建了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覆盖产业技术创新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广东省科学院探索“产学研用深融合”路径,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链接优势资源,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引导院属研究所把技术研发与区域产业特色、企业创新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依据省内相关区域的产业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聚集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合适的土壤。”柳建尧介绍。

问题导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实际转化中,往往面临着“科研人员对市场不熟悉,企业家不愿承担风险过早投资实验室技术研发”等转化困境。

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得动”?广东省科学院立足平台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企业“要人才就给人才”“要资金给资金”“要服务就提供服务”,构建一套企业孵化体系,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尽可能提供所需的支持。

从设备上取1毫升润滑油放进油液光谱仪,1分钟后就能得到设备的“体检报告”……几年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技术,如今已经进入市场,应用于能源、铁路、航天等领域。

油液光谱仪技术从理论走向应用,就源于一次成功的企业孵化。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景(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景(广东省科学院供图)

2018年,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建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省科学院佛山产研院”)。2020年,省科学院佛山产研院专业技术经纪人团队帮助省科学院测试所科研团队成功孵化出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产研院与中科谛听合作过程中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省科学院佛山产研院与团队在初创公司的股权分配、团队搭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合理化设计,科技带头人在初创公司中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负责市场开拓与运营管理,携手推动油液光谱仪技术市场化应用。期间,中科谛听很快解决产品工程化开发、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可靠性验证、供应链控制等难题,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中科谛听生产的油液光谱仪已是第六代产品,该企业也跻身行业头部,发展迅速。

“广东省科学院运用自身雄厚的技术创新科研队伍和专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打造了高效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和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套体系和环境非常适合初创科技企业成长和服务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柳建尧说。

解决科技成果“转得动”的问题后,还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得好”“转得快”的问题。业内认为,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权利配置规则的设置,不仅应当考虑转化机制和市场机制,尤其要尊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选择。科研人员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技术支持者与后续技术改造升级的重要保障者,股权激励可让科研人员能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担经营风险,最大效能提高转化效率。

围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广东省科学院主动创新机制,以“优化收益分配机制”为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扩面提质。

广东省科学院在赋权改革基础上,推行“科研团队控股+技术经理(经纪)人持股、跟投”等股权激励模式,通过股权结构设计确保科学家利益不被稀释,通过跟投模式让技术经理(经纪)人等共享公司成长收益,最大限度激发成果转化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指向 优秀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在广东省科学院赋能下,一批批优秀科技成果在地方转化落地,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方面,广东省科学院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依托省科学院在省内90多个县区建设的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载体,有效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与配置优势,组织全院科研机构派出累计近1000名科技特派员,全方位深度服务县域产业创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佛山,中科云图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综合平台直接地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在江门,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根据当地产业特征,不断开展科技赋能产业的活动,在鹤山市建立鹤山技术服务中心,先后对接了鹤山市80多家企业,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等8个,引导22名省科学院博士进企业,为企业解决多项技术难题,促成了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南粤大地,以“创”促“新”。广东省科学院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有效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与配置优势,全方位深度服务县域产业创新。目前,广东省科学院正在集成全院优势创新资源,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设备、先进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决策咨询,做好制造业技术中试和验证服务工作,积极寻求与龙头企业开展联合体建设。

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用市场育动能、向改革要活力,广东省科学院作为重要的科技力量,持续深耕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探索管用的经验做法,铺就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在持续涌动的创新活力中,助力筑牢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底座。 

编辑:刘海林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链”上大湾区 | 广东省科学院:为科技成果转化破壁清障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