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鄠邑实践:既留住了乡愁 又让乡村像庄稼一样生长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7-30 19:45:28
央视网 | 2024-07-30 19:45:2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记者 王甲铸)出西安市区,沿着秦岭脚下的环山路一路往西大约半小时车程,便抵达鄠邑区蔡家坡村。村口,“关中忙罢艺术节”七个用红砖砌成的黑体大字赫然矗立在路边。“忙罢艺术节”不仅是蔡家坡村最显著的身份标识,更是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鄠邑实践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然而,鄠邑区的乡村振兴实践并不只有文艺赋能,还有人才引领、村企共建等多种路径。在这里,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互为生活场景,乡村既留住了乡愁,又如一位参与其中的乡创客所言——像庄稼一样实现了自我生长。

  蔡家坡村: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蔡家坡村位于秦岭脚下,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然而这里却一度是省定贫困村。改变始于2018年。

  这一年,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带着田野考察课程走进了蔡家坡村,决定结合关中地区传统的“忙罢会”在这里发起“艺术乡建”,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

  “办第一届艺术节时还是临时搭的舞台,就在麦子地里,美院师生用麦秆做艺术品,一开始村民看到并不理解。”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说。然而,随着艺术节来到第六届,村民的顾虑早已完全打消了。

蔡家坡村艺术创作“大地之子”(本组图片均由鄠邑区委宣传部提供)

  在六届艺术节的带动下,蔡家坡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7月25日,记者在村里看到,麦田剧场、乡村美术馆、雕塑馆等一批文化场所在这里建成,40多名新锐艺术家及青年创业者常驻乡村绘制完成的46副幅大型壁画、20余件艺术和设计作品分布在村庄的农家院墙和田野里,使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空间。

  与此同时,由艺术家“创客”主导的美术馆、雕塑馆等文化艺术类创业项目,由“新知青”创业者主导的文化主题民宿、研学实践基地、国学讲堂等农文旅融合类创业项目,由“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创客主导的设施葡萄种植园等如雨后春笋,不仅丰富了乡村业态,更促进了群众增收。

  数据显示,蔡家坡村旅游从业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4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13252元,提高到2023年的22918元,增长73%。忙罢艺术节不仅带动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更是走出了一条文艺赋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栗峪口村:人才+乡创让乡村像庄稼一样生长

  沿着环山路继续往西,便来到鄠邑区栗峪口村。这里的土锤咖啡是栗峪口村“地标”,也是近年火遍网络的西安近郊打卡胜地,更是鄠邑区乡村振兴中“乡村+人才”工作的一个出色样板。

  时值周四,土锤咖啡馆里客人络绎不绝。置身其间,很难想象,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集咖啡、餐饮、书屋、文创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院落曾经是破烂不堪的废弃石粉厂。

栗峪口村航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土锤咖啡的诞生背后就是一个人才引进的典型案例,其创始人,就是海归博士王绘婷。2019年,她被栗峪口村的生态环境吸引,和团队成员将废弃的石粉厂重新进行设计改造,“土锤咖啡”由此诞生。

  记者看到,整个咖啡馆的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依旧保留了原有的水塔、锅炉、仓库、空心砖和旧的机械设备。咖啡馆里的咖啡师和服务员都是当地的农民,平均年龄40岁,因此调制的咖啡也被亲切地称为“老嫂子咖啡”。

  “土锤咖啡”火爆出圈成功激活了栗峪口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了扩大影响力和规模,栗峪口村决定引进更多的人才和创业者,他们引进第三方公司作为栗峪口村整村运行团队,建成“鄠邑区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西安市乡村人才市集”“西安市人才交流中心”和乡创项目孵化基地,为乡村招才引智。

  在这种机制下,除了土锤咖啡,村里又诞生了山泡茶、阿喵茶餐厅、乡村机车茶饮等乡村文旅创业项目,出现更多新的乡村消费场景。并且,这些新业态又形成另外一个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IP——“剪鸭村”,意为让栗峪口村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减压、忘记烦恼的文艺空间。

  人才能够给乡村带来品质,品质就会带来产业升级。来此创业的乡村主理人王羽曾经在高校和企业工作,他说,乡村振兴就要让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像种庄稼一样,乡村也要生长。”

  如今,通过人才引进,不断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精品民宿、乡村休闲游等一批新业态正在栗峪口村加速聚集。数据显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6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达2.39万元。

  村企共建共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鄠邑区的乡村振兴工作除了得益于文艺赋能、人才引进,还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密不可分。

  曲抱村历史文化悠久,因杜甫《江村》诗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而得名,史上因盛产贡米“曲水稻香”而闻名。近年来,鄠邑区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动员国企、民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鄠邑区基投公司作为区属国有企业与曲抱村合作,采用“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模式,打造出了鄠邑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另一个品牌IP——曲水稻香。

  曲抱村党支部书记杨选利介绍,双方具体的合作模式是,由村经济合作社流转村民230亩土地,企业资金入股,以“农业+创意+休闲”为抓手,发展稻田养殖业和都市田园旅游业,同时打造研学教育基地。

  据了解,2022年“我在鄠邑有块田”系列产品实现产值约350万元,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最高日接待游客5万人次。

  不远处的胡家庄村则是和西安荣华集团携手,创造出了乡村建设“村企共生共融的胡家庄模式”。

  2010年以来,该村盘活土地资源,将村民土地统一流转、入股荣华农业有限公司,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金、股东分红、就地务工并行的多元化增收。此外,胡家庄还以户太八号葡萄作为主导产业,引入荣华集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实现葡萄种植丰产增收,另一方面发展葡萄汁、葡萄酒等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另外双方还合作重点发展以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终南原乡小镇民宿、颐养乐养为主题的特色产业项目,初步形成“农业+”旅游、美食、亲子、乡创、康养等新型业态,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600多个。

  截至目前,胡家庄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1680元也增加到了2022年的36800元。到2022年,胡家庄村的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52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1000余万元。群众实实在在的在共建共治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到了幸福。

编辑:许博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乡村振兴的鄠邑实践:既留住了乡愁 又让乡村像庄稼一样生长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