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山角膜论坛在广州举行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8-10 18:11:34
央视网 | 2024-08-10 18:11:3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蔡嘉霓)8月10日,第七届中山角膜论坛暨2024年广东省眼科学会眼表疾病与干眼学组年会、第四届角膜眼表手术现场秀暨第五届眼库发展协作会议在广州举行开幕仪式。本次论坛邀请60余位国内专家,就角膜眼表疾病、角膜眼表手术、眼表干眼疾病等专题板块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8月10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在会上分享了医院自主创新的算力赋能眼科大模型——首个国产化眼科大语言模型ChatZOC的最新应用成果,共同探讨未来的眼科AI应用和发展。

(学术交流现场,图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学术交流现场,图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ChatZOC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基于百亿级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和华为昇腾算力平台,并结合ZOC海量临床数据进行训练,于今年6月6日正式发布。据介绍,在数据安全方面,该模型融合了庞大的眼病知识库,并实现了全流程本地化训练和使用,从而解决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标志着中国在眼科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进表示,本次论坛主要聚焦两个热点:一是角膜移植的手术技术,二是眼表疾病中的干眼诊治。

角膜病在致盲性眼病中排第二位,我国每年约有300-500万的角膜盲人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进行复明,但每年能够实行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不到1万例,大量的病人在等待。如何解决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除了加强供体的劝捐,另外一个重要的策略是通过基础研究进行人工生物角膜的研发和突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每年为1000多例患者进行角膜移植,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规范化、标准化的角膜病治疗技术,通过举办本次中山角膜论坛,聚集全国各地的角膜眼表病专家和学者,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共享和同道交流。

“随着医学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国内的角膜眼表疾病患者比例呈慢慢减少的趋势,但干眼病疾病与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高度相关,发病率却有上升趋势。甚至有研究表明,干眼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梁凌毅告诉记者。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眼科学会眼表疾病和干眼学组、广东省眼库、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

编辑:刘海林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第七届中山角膜论坛在广州举行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