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热播剧《边水往事》中,设定为职校毕业生的主人公,技能证书一掏就是一沓,会开车也会开挖掘机,堪称职校招生简章。
而在现实中,不少高分考生上职校,中职生逆袭硕士、甚至博士的例子,更是让人们惊呼,印象中的职教早已是next level。其实说到中国职业教育,这事还真得从福建说起。156年前,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诞生于福建;114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致力于举办职业教育,创办集美师范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种子早已在福建生根发芽。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古代,往往重视儒家经典而轻视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及其应用科学。
但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一向轻视“外夷”的清政府在为西方坚船利炮震慑的同时,也忧心自身统治,于是提出兴办洋务来求强求富。
船政学堂旧址 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在这样的背景下,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在福州马尾成立,高举实业救国旗帜,开辟了“厂校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开启了富有福建特色的职业教育探索之路。
1868年,船政开设艺圃,招募15岁至18岁学徒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这是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艺圃学生白天在船政各生产车间跟随师傅学习做工,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定期考试,合格者可转为领班、正式工人,或转入前后学堂学习。
在当时,船政职业教育不设天花板,应用技术型人才学习优异者可以进入船政学堂学习。
比如陈兆锵曾经是艺圃学生,升入后学堂管轮班学习,并以“考列优等”任北洋海军“定远”舰大管轮,后来历任江南造船所所长、福州船政局局长,成为近代中国首位海军轮机中将。
在船政学堂进行革新的思路及其措施的带动下,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师范学堂、福建省官立法政学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道路工程学校、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一批新式学校纷纷成立。
从船政学堂始,福建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从未停止探索。
图为国立福建音专旧址
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他最早创办的学校即为职业学校,1910年后,陈嘉庚根据国计民生需要、 中国地理、资源特点和自己的实力,开始创办集美师范、商科学校、水产航海学校、农林学校等职业学校。
集美学村 图源:集美旅游
他提倡“理实一体”实践教学,倡导“知行一致、学以致用”,深度践行产教融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在兴学的六十余年中,所举办和资助的各类学校达118所,为祖国培养的专业人才也超过了10万,学子遍布世界各地。虽然其中职业学校的数量不多,但却是最具特色的一类。
更融、更远、更开放
在福建,除了船政学堂,还有另一所特殊的职业学校——闽江职业大学,现在的闽江学院前身之一。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长达6年,他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这也是福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福建省着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开放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福建工贸学校迎来2024级新生。刘天星 刘志腾/摄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
2023年7月,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提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与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条具体举措。泉州晋江便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一个典范。
晋江地处福建沿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晋江经验”的诞生地。这里产业发达、经济活跃,为产教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月25日,在福建晋江一家食品企业的“5G+全连接工厂”就业实训车间内,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的学生正在企业导师带领下进行实地参观。谢贵明/摄
2023年5月,晋江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牵头学校,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晋江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园区,申报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唯一县域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
不只在晋江,福建省还围绕“四大经济”和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10个产业领域,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制定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指导性目录,首批已遴选6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5月14日,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举办茶专业技能竞赛。邱汝泉/摄
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建设三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3个、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29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2个、各类实训基地398个,校企合作企业1.3万余家。
在八闽大地,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也正融通普通高中教育。
今年,福建的高中有了一种新的试点班——综合高中班。综合高中班可设在普通高中学校,也可设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注册为普高学籍,可最迟在高一下学期期末前,自愿申请转为中职学籍;保留普高学籍的,按原计划培养。
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
3月21日,位于福建福州长乐区数字教育小镇的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体验VR摩托车竞速项目。王旺旺/摄
早在2021年4月,福建就试点职普融通,开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探索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普职融通这个新鲜事物,给予了初中毕业生更多选择,也有助于人们改变观念,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不仅中学教育变化,福建职校也正在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为肯尼亚当地教师培训西餐课程。图源:福建日报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何振鹏有一本护照。护照上,一枚枚或红或蓝或黑的出入境签注,记载着他的“出海”足迹——7年,10多个国家,里程超20万公里,这也是福建职业院校“出海”的印记。
近年来,福建省发挥侨乡优势,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实施职教“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在黎明职业大学等13所高职院校认定了20个“海丝学院”,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15个国家。
福建船政交通学院的苏庆列老师在指导学员操作。图源:福建日报
福建职业院校为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懂中文、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升学渠道畅通,毕业即就业,勇闯海丝路,福建职业教育可谓越来越有“学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