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9-20 21:37:26
央视网 | 2024-09-20 21:37:2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广大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央视网陕西频道承办的2024年西安市“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题活动分别推出系列文化类科普文章,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时代文明新风。


  风清露冷,秋期已半。9月22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随着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秋天下半场也由此开始。

  如果说“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是秋季的终止,那么“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将秋天一分为二。因此,秋分是一个分割、转折、划分的节气,是秋季之分,是天气由热转凉的标志性日期。正所谓“秋向此时分”。

  从此,天地之间一半秋阳,一半微凉。经过春日的生发和夏日的燥热,一切开始慢下来,由绚烂归于平淡,自喧嚣归于宁静。

  这一特点在秋分“三候”上也体现的特别明显: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另外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在养生方面,人也应该向自然汲取智慧,学着“收”起来,也“静”下来。秋分时节湿气去而燥气来,此时应该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及时添衣,多用热水泡脚。饮食应温和清淡,少吃辛辣油腻……让身体机能适应从夏热到秋凉的过程,做到“减辛增酸”,以生津润燥。

  秋分和农业密不可分,所谓“秋分秋凉至,秋种正当时。”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的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三秋大忙(秋收、秋种、秋收)的写照。

  此时的关中地区,秋忙逐渐拉开帷幕。葡萄、猕猴桃、冬枣、早熟苹果等传统蔬果陆续上市;水稻正进入成熟期,开始泛起层层金色稻浪;玉米和红薯也即将开始大面积采收,另外还要开始备播小麦……勤劳的关中人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因此,秋分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辛苦地耕耘终将迎来收获,这是勤劳的中国农人看似质朴却笃定不渝的信念。自2018年开始,秋分也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秋忙已不同于以往,新农人早已开始成为主角。比如近年来西安建成了100多个国家、省市级别的标准果园,其中就包括火龙果、百香果、嘉宝果、沃柑等南方水果,这些都已经在西安试种成功,成为当下秋忙季节收获的喜悦之一。

  遵从时令、未曾懈怠、敬畏自然、勤劳勇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有了我们民族长久以来的生生不息和不断发展。

  秋分还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礼记》中记载古代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北京明代始建的月坛便是明、清两代进行月亮、星宿等祭祀的场所。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历史更为悠久的祭祀场所。比如陕师大老校区南侧的天坛遗址,就曾是隋唐时期皇帝祭天的礼仪建筑,也被喻为西安最为低调的文物。彼时的长安城里当然也有月坛,又称夕月之坛,设于隋唐京师长安城西郊开远门外低坎中。坎深三尺,宽四丈,坛建坎中,方广四丈,正是古时每岁秋分时用来祭月的场所。

  在现代社会,秋分的庆祝方式已有所不同,但一些古老的习俗依旧保留了下来。

  比如“竖蛋”游戏。每到一年一度的春分和秋分,许多人都会去做“竖蛋”试验:取一个匀称光滑、刚生下不久的新鲜鸡蛋,大头朝下,轻轻地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把它竖起来。秋分日和春分日都是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点,民间也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另外还有吃秋菜、放风筝、送秋牛等习俗。吃秋菜源自岭南地区,秋分当日,全村人都会去田野中采摘秋菜,做成“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秋汤灌臓,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送秋牛是指在一张红纸或黄纸上,印上整整一年的农历节气情况,还要配上农夫耕田的各种图样,然后编排一些吉利话,走到人家中巧舌如簧弹唱一番,直到主人欢喜而给钱为止。

  这些传统的习俗,如同二十四节气背后宏大的历法体系,承载着时间的力量,使中华智慧世代相传,隐含着国人关于天地的敬拜和对于岁月的深情。

  不难看出,秋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和秩序的一种体现,富有对称之美、礼法之度、智慧之道,和春分对望,在看似平常的名字背后却蕴含着对于天地万物、时空和人生无尽的思考与感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仲秋,一切明净又通透,秋高万里,云无留迹,澄澈、清朗、净爽、饱满……秋分过后,进入赏秋色、闻秋声、悦秋景的“金秋时节”。此时,距离国庆假期仅一周时间,许多人开始准备出游,规划线路,去看山看水看秋,见自己也见天地。然后继续踏实而努力地行走在世间,看红尘烟火,品浮世清欢。

  岁月匆匆年年秋。愿你在秋分时节得中和之道,内心丰盈,享天高云淡,与秋水共长。正如唐诗所云: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编辑:李祎男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