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金秋,屏南代溪长宦村仍满目翠绿,处处是景,葱郁绿植掩映着错落的民居,蜿蜒绵长的河边步道上,村民正散步闲聊,享受着慢时光。
“这处河道以前杂草丛生、淤泥累积,每到下雨天浑浊的河水经常把垃圾冲上岸,臭气熏天。自从开展了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河水变清了,环境越来越美了。河边成了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长宦村村民韦忠银亲身感受到河道的变化。
“这几年,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恢复了水系功能,改善了生态环境。”长宦村村委会副主任韦顺居表示,自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以来,不仅村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增强了,能够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
2017年以来,屏南县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抓手,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后投入14798.8万元,完成全县152个村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受益群众达32828户,极大提升乡村面貌,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更是实现产业兴旺、打造宜居环境的前提。近年来,宁德市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利剑行动”,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实施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农村“厕所革命”等,积极推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绿盈乡村”创建,切实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突出问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宁德市森林覆盖率达69.98%,全市重点流域国考断面、主要湖库、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各县因地制宜打造了1848个美丽宜居的“绿盈乡村”。同时,涌现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样板,2022年,霍童溪(蕉城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创建经验在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经验推广会上作典型发言;2022年,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试点落地福鼎,为福鼎市红树林保护区提供1875万元损失风险保障。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升级,宁德市加快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和模式,将“好生态”转变成“好产业”实现“好发展”。
初秋的周宁泗桥溪口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清凉。坐落在山间的隐秘小村,为何人气十足,元气满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村从改善村庄环境入手,大力开展“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行动,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面貌”。同时,积极融入周宁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清凉经济,开发了峡谷漂流、水上乐园、水上浮桥等系列亲水项目,修建了休闲广场、烧烤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走出一条点“水”成金、生态赋能的振兴之路。2023年,溪口村集体收入5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6万元。
紧扣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做好山水文章,宁德市还有许多生动案例。
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龙潭村、厦地村等,以良好生态为底色,以文化创意为引领,推动艺术创作、创意产品、研学旅行、文创旅游、社会美育等“文创+”新业态发展,促进古村复兴、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周宁县后洋村鼓励村民造林,并在林间发展中药材、蜜蜂养殖产业以及乡村研学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福鼎市管阳镇积极发展新型种养模式,用高效益畜牧业哺育粮食种植,粮食种植再反哺畜牧业,走出一条“青饲料利用—山羊养殖—羊粪肥茶”的特色发展路子。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蓝天白云、映衬美景,绿色已成为宁德推进乡村振兴最亮眼的“底色”。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宁德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持续以生态为笔,书写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精彩篇章,让乡村成为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