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葡萄成致富“金果果” 刘岩生 摄
大安乡“新农人”返乡发展杭椒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吴苏梅 摄
优质猕猴桃喜获丰收 吴苏梅 摄
南阳镇坝头村村民在食用菌工厂内采摘银耳 吴苏梅 摄
大安乡大熟村党员带头联户帮扶共富 吴苏梅 摄
风景优美的清源镇韶托村康养旅游火热 黄河 摄
云雾中的高山茶园 卓仕尉 摄
金秋九月,寿宁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稻穗累累;茶园中,秋茶青翠;林荫下,灵芝朵朵;山地间,猕猴桃、晚熟葡萄串串……人勤物丰、山清水秀、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寿宁大地铺展开来。
今日寿宁之丰景,正是寿宁全县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担当作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奋斗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访贫问苦,调研指导,推动发展。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寄予殷切期望。多年来,寿宁县始终牢记嘱托,勤学苦干、久久为功、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寿宁新路”。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世界长寿乡、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中国天然氧吧、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称号。
特色产业兴 振兴路更宽
眼下正是猕猴桃上市的季节。在清源镇风水湾猕猴桃种植基地里,果型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新农人”李长春正忙着采摘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靠山吃山谋振兴。风水湾海拔在400米至650米之间,年日照超过3000小时,是猕猴桃的“黄金产区”。李长春返乡后引导村民种植猕猴桃500亩。2021年,在县里“1+4”特色产业政策帮扶下,又引育新品种,先后种植红阳等优质猕猴桃2200亩,带动6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寿宁通过加大优质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电商平台,打造出了一批高山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基地,打响寿宁高山优质水果特色品牌,打造群众普遍增收“致富果”。目前,全县猕猴桃、“红美人”柑橘、晚熟葡萄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4.35万亩,产值达4亿元,是2019年的2.1倍。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针对“地无三尺平、十里不同天”、山多村散等地理条件掣肘,寿宁扬长避短,立足高山冷凉、土壤富硒锌等自然生态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多措并施,致力做大做优硒锌康养+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林下种植的“1+4”特色产业链,强化乡村产业支撑,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硒锌康养产业欣欣向荣。寿宁发挥“世界长寿乡”品牌和硒锌土地等资源优势,多措并举,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实现硒锌农业与休闲农业、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引进龙头企业开发系列硒锌功能产品,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寿宁硒货”成功上市、备受青睐;打造全市首家健康“云上医院”,落地标准化硒锌康养中心,建成一批特色民宿群,致力打造全国“功能农业基地、食疗康养胜地、硒锌科研高地”。建成富硒锌农产品生产基地110个,发展硒锌种养业16万亩。2023年,全县硒锌功能康养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2.5亿元,增长31%。
茶产业创新壮大。寿宁致力推动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创新推出兼具红茶的甜醇和岩茶的“花香岩韵”特色、具有地方标识的“寿宁乌茶”。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荣获北京八大处斗茶大赛“茶王”、全市茶王赛“红茶茶王”称号。针对全县300多家茶企业大部分是以农户为主体的“散乱小”状况,引进重点茶企2家,规划建设“寿宁乌茶”产业园,带动茶产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茶叶产量2.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50亿元。
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实施“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工厂化智能化模式,高标准打造总投资19.3亿元的有机珍稀食用菌全产业链。中国(下党)食用菌产业园(一期)部分投产,坝头、下党、水洋等生产基地投入生产运营,形成集菌棒生产、周年化育菇基地、精深加工线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群众通过务工、管理、承包等方式参与生产发展、创业就业。2023年,全县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菇农户均增收4万元至10万元。
林下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150多万亩林地资源,大面积发展黄精、岗梅、紫灵芝等林下经济种植面积2万亩,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46家,建设林下种植示范基地19个,推动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63亿元,林下经济相关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推广。
产业兴,致富路更宽。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有效带动了群众大幅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5359元增长至2023年的21986元,增长43.1%,年均增长9.56%,增幅连续五年领跑全市。2022年,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筑巢引凤归 乡村增活力
在大安乡半岭村黄精种植基地,“新农人”吴鸿弟正指导村民在林荫下栽种黄精。
吴鸿弟曾在贵州经营中药材。2023年,在“新农人”回村工程引领下,他毅然返乡,到大安乡水洋村创办公司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他流转承包2300多亩林地,引种贵州多花黄精、鸡头黄精等优质品种。目前已种植1500多亩、育苗300多亩。半岭村许多群众也跟着学习种植技术,拓宽增收渠道。
作为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传统山区农业县,寿宁聚焦破解村庄空心化、农地抛荒化、房屋老旧化问题,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新农人”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创新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构筑以产业推动“新农人”回村、以“新农人”回村促进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制定《深入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宁样板的实施方案》,把产业振兴作为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吸铁石”,致力做大做强“1+4”特色产业,鼓励“新农人”自主创业或带资金、技术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让“新农人”回村有事干、有奔头。
出台“1+4”特色产业补助办法等政策扶持措施,设立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推出“返乡创业贷”,保障“新农人”创业资金需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包乡、包产业挂钩服务,提供技术指导;组建县农垦公司、供应链公司,借助电商直播、超市联盟等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帮助解决销售问题。
坚持发展导向,积极搭建平台,打造“新农人”成长孵化池。将项目成效好、带动效益佳的“新农人”纳入“特支计划”乡土人才、宁德市“天湖人才”计划,将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的“新农人”选聘为网格员、乡村振兴特聘特派员、文旅特派员、乡村运营师,并培养为“一肩挑”村主干人选,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为“新农人”回村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回村发展有保障,创业成长有舞台。据统计,近三年来,寿宁县回引“新农人”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5家,发展民宿、电商等新业态420家。全县205个村、社区党组织中,有“新农人”400多人,三级网格中有“新农人”500多人,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雁阵展新姿 善治聚合力
在南阳镇坝头村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高宋正在车间内查看银耳长势。该村“一户一车间”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投产后,张高宋带头参与食用菌种植技术学习。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他快速掌握了相关技术,并带动指导13名村民参加学习培训到公司务工,每月可领4000元工资。此外,张高宋还带领村“两委”和党员领办合作社种植八月瓜、畲药等,辐射带动69名村民入股分红,年增加村财收入10.2万元。
坝头村增收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寿宁深入开展党员“三个带头”活动的缩影。
集聚头雁力量壮大善治乡村合力。近年来,寿宁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带头倡导文明新风的“三个带头”活动,打造出一支结构更优、能力更强、作风更实、活力更足的党员“领头雁”队伍,在乡村振兴中引领新作为。
为此,寿宁建立健全“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建立“1+N”党员帮扶网和236人帮带导师库,深化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先锋队”创建,支持党员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全县支部领办合作社72家、党员领办项目1158个,带动群众创办7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联系群众1380户,带动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如今,在党支部与“领头雁”示范带动下,广大农户的主体意识、建设意识和角色意识被唤醒,踊跃加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共富圈”,通过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参与产业发展。
上面千根线,乡村一根针。寿宁着眼破解村(社区)组织“小马拉大车”困局,创新“一统四化”(即党建统领、多元化培养、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应用)乡村治理新体系。全县划定1327个网格,将农村“两委”成员、“六大员”职能与网格员整岗并轨管理,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一级网格长,村“两委”成员、农村“六大员”兼任小区、楼栋、院户等二级网格员,并通过社会招聘培养等方式,充实网格力量。每名网格员承担12个“管一管”职责,加强了村居管理力量,有效推动了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事在网中办、有事找网格”成为寿宁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
升级打造寿宁县综治中心,建成“智理廊乡”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推动政法、公安、信访等单位入驻办公,配备专业调解委员会、金牌调解工作室、志愿者之家等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调处、一揽子解决”服务,打造集矛盾调处、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网格智治、协调流转、督查考核为一体的社会治理联合体。运行以来,累计办结群众各类诉求件11190件,办结率达98.7%。
弘扬“善文化”,构筑大救援服务网。融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和乡镇18支义务救援队,成立县义务消防救援党建联盟,统一调度指挥,构筑“1+18”大救援服务新模式。传承“善德”、践行“善举”、敢打“善战”、共筑“善念”,把服务群众、奉献至“善”作为联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单一扑灭火灾的职能提升成集义务消防、抢险救灾、治安巡逻、纠纷调处、扶贫济困、爱心帮扶等多位一体的综合职能,树立“宁人好善”新名片,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内外要兼修 乡村更和美
果茶飘香的田野,碧波流淌的河道,干净整洁的村庄,绿树掩映的河滩内露营基地、户外婚礼、趣味团建、亲子互动、踩水休闲等项目相映成趣……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武曲镇承天村致力打造的集“研学游、亲水游、乡村游”为一体的“十里山河”研学教育基地迎来一批批度假休闲打卡游客。这是寿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净化、美化、融合三篇文章,内外兼修,“精耕细作”,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做好净化文章,乡村风貌获新生。寿宁认真学践“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全市率先倡导“无蝇乡村”理念,结合实际提出农户“集中圈养鸡鸭、集中堆放农具杂物、集中处置厨余垃圾”和村居“扫清楚、摆清楚、拆清楚、粉清楚、改清楚、管清楚”的“三集中六清楚”要求,建立每月“户比户、村比村、乡比乡(镇)”考评机制,发动网格员、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打造了东吉洋、塘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由“点上示范带动”向“全域洁净舒适”转变,彻底摘掉了寿宁农村长期“脏乱差”标签。
做好美化文章,乡村颜值更靓丽。寿宁按“五个美丽”要求,在村庄改造上突出“一村一主题一特色”,注重保留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以含溪、承天、韶托等村为示范样板,推广“拆墙透绿、拆违造绿”、微改造精提升等做法。全县建设小微公园88个、打造微景观406处、创成美丽庭院1434个、推出美丽庭院示范线4条,刷新了乡村颜值。
南阳镇东吉洋村村民张春梅,利用废弃物料将自家闲置地精心“装扮”成休闲小凉亭,引来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合影,小小“微景观”变身网红打卡地。
做好融合文章,提质美丽经济。坚持以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山水为依托,深挖人文特色,释放生态效益,发展集田园休闲、乡村旅游、生态低碳为一体的美丽经济。推动生活、生产、生态、生意“四生融合”, 打造了云上水洋、水情韶托、红色下党等4大龙头景区和10个金牌旅游村、14个主题村落。同时,致力打造“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十里山河”等21个研学教育基地,与硒锌功能康养旅游度假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带火了乡村游、周边游。“福满寿宁·魅力农耕”红“福”之旅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5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2.66倍、1.9倍。
农文旅渐入佳境,寿宁乡村风景独好。寿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深化探索实践,继续书写出新的“寿宁案例”“寿宁样板”,持续推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吴苏梅 刘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