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迈向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写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之际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10-28 21:23:34
央视网 | 2024-10-28 21:23:3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0月28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世园会”)圆满落下帷幕。成都世园会是全球园林园艺行业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成都是继1999年昆明、2011年西安后,中国西部第三个举办世园会的城市,也是川渝地区首次举办最高规格的园林园艺盛会。

  此次成都世园会从4月26日到10月28日,为期186天,成都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时代特征、国际水平、中国元素、成都特色”的高水平园艺盛会。

  186天里,从“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暮春时节启程,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赤日盛夏,来到“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宜人深秋,草木荣华、各得其宜。

  186天里,从“花开天府美美与共”的开幕式,到各美其美的“1+4”会场,再到缤纷多彩的活动赛事……公园城市与世园盛会相得益彰,绽放无限魅力。

  一帧帧珍贵记忆、一个个精彩瞬间、一幅幅美丽画卷……回望成都世园会的申办、筹办、举办过程,成都始终秉持“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办会理念,再一次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公园城市的世园之约

“将整个世园会的水准带到了新高度!”

  4月26日,成都世园会开幕式当天,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表示,通过成都世园会看到了一个更多维度的中国,那就是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2020年9月30日,成都获得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在很多人看来,公园城市成都与世园会的牵手,可谓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2018年2月,成都拉开了公园城市建设的序幕。同样在2018年,成都开始谋划世园会申办工作,决定申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对于成都,这样一场高级别的园艺盛会,既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扩大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难得契机,更是展示公园城市创新实践、彰显公园城市独特魅力的国际舞台。

  在经过线上汇报、实地考察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2021年1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向成都致函,正式批准成都举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从谋划申办到争取支持、迎接考察、提交材料,再到申办陈述与答疑、获得正式批复……三年多的时间里,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座谈、一次次调整,不仅亲历者至今仍历历在目,也折射出成都对时代使命担当有为、对发展机遇积极抢抓的奋进姿态。

  1999年,世园会首次来到中国,落户昆明。25年后,世园会第二次选择中国西南。

  成都将以怎样的方式把绿色发展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向世界呈现一场具有国际水准、彰显中国特色、体现巴蜀风韵的园艺博览盛会?

  就像埋入土壤中的一粒种子,在2021年成都世园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之初,“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就作为问题的回答,被深深印刻在每个具体环节当中。

绿色低碳,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要求

  成都是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

  首次创新采用“一主四辅”会场建设格局,极大拓展成都世园会的在地“辐射半径”。

  从主题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绿色低碳”排在了本届世园会三大原则的首位。

  除了创下多个绿色“第一”,还有种种细节也展现着公园城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内在逻辑。

  看选址,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因地制宜保留原生地貌丰富性,坚持高地高建、低地低建,园内保护保留原生树木(竹林)400余棵(丛),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

  看配套,郫都分会场会展中心配套民宿项目,采用了加拿大红雪松、海芦苇等绿色建材,在春天花乐园内,有川内首个全周期恒温鲜花馆,并提出“7℃鲜花”概念。

  看技术,新津分会场的天府农博园场馆建设使用了绿色生态技术,夏日能营造出舒适的半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降低中庭周围房间空调热负荷,采光减少了人工照明……

  这些也是近年来成都坚持将城市融入自然,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中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的一个切面。

节约持续,让环保从理念变为行动

  世园会主展馆旁,是湛蓝澄澈的绛霞湖,其三面原生态地形、一面人工构筑堤坝,造就了“悬湖漱玉”瀑布景观对自然落差的顺势而为。

  “绛霞湖的建设是在两级台地地貌基础上,依山就势营造了上下两湖,大幅节约了工程挖方。”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蒋胜银介绍,湖中还构建了动植物水生态系统,让湖水得以自行净化。

  不仅如此,透过建筑、能源、科普、器材等各个方面,成都世园会集中向世界展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比如,以科技赋能环保,主会场1号门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是隐藏的“雨水收集神器”,预计年收集雨水量约2500吨,可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用水;主展馆采用分散空调和引入湖面新风等形式,其节约的能耗相当于30个普通家庭的空调年能耗量……

共享包容,让“美美与共”具象化

  “在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的背景下,成都世园会将使民众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绿色的愿景。”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说。

  世园会,不只是园艺交流,在润物细无声处,有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发展理念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而更深远的意义是,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也在此期间自然搭建,交流与合作同时发生。

永不落幕的世园会

  从春花盛开到金秋灿烂,186天的展会、3000多场活动……

  在“五一”、国庆期间,在各个节假日,成都世园会各个会场皆迎来参观热潮。中外游客在色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展园中穿梭,在中西交融、文化艺术荟萃的“大舞台”上发现美、感受美。

  从设计、建设,到布展、开展……寒来暑往,一座座标志性建筑、一个个异国展园、一株株奇花异草,共同造就了这片世界园艺成果之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之所。

  赏百花园、上生态课、观全球景……人们更见证着成都如何以世园会为契机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呈现一届“时代特征、国际水平、中国元素、成都特色”的园林园艺盛会。

  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成都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催生和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市场,吸引全球园艺爱好者持续将目光投向成都,充分释放成都投资兴业机遇。

  近年来,成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培育绿色低碳重点产业。2022年,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了约25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2023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至2600亿元。

  一场盛会,除了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也会为城市发展留下鲜明“印记”。通过世界舞台加速拥抱绿色发展,186天的短期展会,更将转变为城市发展长期红利。

  早在成都世园会开幕前,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就表示,哪怕世园会会场中的一个小建筑,都将在会后植入新的功能,实现园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成都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拟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积极争取纳入成都创建国家植物园申报范围。依托开敞公共空间转化为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载体,承载2025年世运广场和部分非竞赛项目,继续保留成都世园会的大众记忆,大力引进科技、文化、研学、商业等产业业态,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场景,持续展示公园城市营建成果。

  盛会有时,余韵无穷。

  成都世园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活理念等衍生价值,都将产生更持续的“后劲”。

  绿色、生态、活力的理念,正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持续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拼接成惠民的生动图景。(推广)

编辑:谈铮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携手迈向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写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之际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