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丽霞)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发挥独特优势,深挖“理论富矿”,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陈丽英从体制机制、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践育人等方面作经验交流。郑育红 摄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在福建福州召开。会上,福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丽英以《发挥独特优势 着力以重大实践和重要论述铸魂育人》为题,从体制机制、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践育人等方面作经验交流。
发挥独特优势,福建一直在行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全省各地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好用足《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生动故事,着力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4年5月25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总结会暨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总结会为14个“行见八闽”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示范点授牌。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构建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统筹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校研究基地、大中小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等,加强系统研究和专业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闽工作17年半,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构建闽派特色“大思政课”的独特资源。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组织师生赴同安莲花镇军营村开展以“行见八闽 启智润心”为主题的思政研学活动。
陈丽英表示,福建深入挖掘宝贵资源,组织编写《追寻足迹 感悟思想》大中小学系列丛书,一体化设计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内在逻辑和内容编排,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配合、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此外,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遴选建设大中小学精品课1000堂,切实将理论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势。
“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思政课进高校活动走进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们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陈丽英介绍,福建高校注重拓展内涵,组织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高校开设了系列采访实录精读精讲课近100门,推动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融入课程教学;中小学注重思想启迪,指导开发“近邻”课程、“海上福州的建设”、“学‘习’进步”等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活动。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韵兴辉”实践队师生赴闽浙两地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暑期社会实践
立德树人,思政为先。在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福建还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目前省级遴选示范课程326项,入选国家级16项。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福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以问题导入教学、以专题呈现内容、以团队实施授课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今年初,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为题,联合组织全省大中小学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图为福州三中组织学生及家长共同观看研习思政课。
万名厦大学子齐上一堂“思政大课”对话嘉庚精神。图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之“书记思政课”开讲。
实践教学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又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福建借助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筼筜湖、下党乡、三坊七巷、武夷精舍、古田会议会址……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为研学实践圈建设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育人资源。陈丽英介绍,近年来,福建遴选建设省级大中小学研学营地基地320多个,创新建设“行见八闽”等研学实践圈,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联动机制。围绕“三进下党”等重要资源,系统规划设计研学实践精品路线350条,开发活动课程425门,带领全省2.5万多支实践队、百万余名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师生聆听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进校园讲“场馆思政课”。
陈丽英表示,新征程上,福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重大实践和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