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
漳州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11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约30万人。
“侨”是漳州的特色,更是漳州的优势。如何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近年来,漳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好“侨缘”,搭好“侨梁”,打好经贸联侨、联谊聚侨、智力汇侨、文化融侨、服务惠侨等五张“侨牌”,推动“侨”与“乡”双向奔赴。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首站到漳州,强调要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
漳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栋良说,全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进一步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深入挖掘弘扬漳州“侨”文化,以“情”凝心、以“惠”促融、以“义”聚力,全面提升著名侨乡的形象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将漳州打造成为世界闽南华侨的精神家园,团结鼓舞更多华侨华人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漳州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侨心 赤子情怀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家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这次回乡,就是想带儿孙亲眼看看祖籍地,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根在漳州长泰。”10月10日,爱国侨胞汤河清、汤龙飞的后裔,印尼锡江崇本堂汤氏宗亲会主席汤文建等家族成员一行17人,首次回祖籍地漳州市长泰区坂里乡,开启一场寻根谒祖、访问交流之旅。“家乡的风景很漂亮、空气很好,乡亲们都很热情,以后会‘常回家看看’。”
“漳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是‘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民进会员、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原馆长江焕明介绍,漳州建郡千年,有许多先民侨居海外。早在唐末,漳州就开启了对外移民的脚步,明清时期月港兴起,许多先民更是远涉重洋、开辟海丝,贸通欧美、东渡日本,经略台湾、开埠港澳,可谓筚路蓝缕、开创辉煌。
“赚大钱,起大厝”,每个旅外华侨都有一个落叶归根的梦。在芗江大地,到处有侨胞们留下的印记,如遍布龙海、台商区、漳浦、芗城等地的那一幢幢红砖大厝和富有东南亚风情的“番仔楼”;创办中国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国际邮局“天一信局”;捐资筹办龙溪华侨补习学校;启动“侨爱心·眼健康行”公益项目,帮助白内障等眼病患者重获光明……侨胞们情系桑梓,心系家乡,兴办学校、医院、铺路造桥、救荒济贫等,用双手托举了漳州的发展之路。
爱国侨胞的故事,感动并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9月底,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首次在京亮相,为观众们讲述了出生于漳州的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感人故事。面对敌人重重包围,年仅25岁的李林用最后一颗子弹,与自己腹中胎儿一道壮烈牺牲。剧场里响起阵阵掌声,不少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
是什么力量,引领着侨胞们踏上归乡的脚步,引领着他们不计回报地奉献与拼搏?是那份乡愁情怀,它是在外游子与故土最为紧密也最为牢固的纽带,在岁月的冲刷下,历久弥新。
“我已经98岁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回来看看亲人,以后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今年4月,旅居印尼雅加达的爱国华侨陈壬水带着祖孙四代30余人,跨越千里重洋,回到祖籍地漳浦县马坪镇寻根恳亲。
多年来,陈壬水为家乡马坪建设公益事业捐资达300多万元。“无论走到多远的地方,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才是我的家。”在马坪镇后康村祠堂边,一块刻有“根”字的石碑赫然醒目,陈壬水动情地说,海内外乡亲不忘祖、不忘“根”,要“恋根”“护根”。
“漳州是著名侨乡,‘侨’是漳州的特色,也是漳州的优势,做好侨务工作意义重大、至关重要。”漳州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近日出台新政,将开展经贸联侨、联谊聚侨、智力汇侨、文化融侨、服务惠侨五大行动,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不断扩大侨务“朋友圈”,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根据工作方案,漳州市将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侨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在全社会营造知侨重侨、爱侨护侨的浓厚氛围,擦亮“大侨乡”漳州名片。
侨力 赋能发展
漳州高质量发展,“侨”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我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漳州人,我的出生地就是芗城侨村。”漳州科虹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怀东介绍,近年来,得益于漳州市“走出去、请进来”等涉侨政策,不仅增进了侨胞们的亲情联系,也促进了两地文化与经济方面的发展。
在漳州,越来越多的侨胞正在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协助和参与引进外资、人才、项目、技术……积极助力家乡发展。许多市民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如思特电子、同溢堂药业、科能电器、哈龙峰茶叶、东方科技、立德贸易、鹭凯生态农庄等,他们的背后,都有“侨”的基因,都在为漳州这个侨乡的经济发展贡献“侨”动力。
侨,通向世界、连接世界。如何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漳州以“侨”架桥、以商招商,招引一批侨资大项目、好项目——
在芗城区,设立“海外招商联络点”,用好英国中华总商会、日本闽南文化交流协会等各地侨(商)协会平台,聘请12名重要侨领担任招商顾问,促成侨商项目落地3个,总投资约11.2亿元;
在南靖县,通过重要侨领牵线搭桥,邀请海内外考察团前来南靖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其中,南靖籍旅泰华侨张扬投资5亿元回乡创业;
在东山县,因地制宜吸引海尚等10家侨企落户东山,签约的海洋牧场渔旅综合体、锦绣龙虾等侨企项目7个,现正在对接洽谈的南洋特色风景街综合体等侨企项目5个;
……
通过实施“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行动,引资引智进一步强化。据了解,自2022年来,漳州全市共聘任近40名招商顾问,联合有关部门邀请接待海外社团、侨商侨领、侨界精英2000多人次,参加招商推介、经贸洽谈、现场考察、项目对接等活动,推动26个合作项目签约,预计总投资超210亿元。
秉承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吃苦精神,许多奋勇打拼的漳籍海外侨胞,逐渐成为当地的翘楚名流。“在菲律宾漳州籍人员有3万人之多,其中,有一大批漳州籍闽商先后创办了各自的企业,树立了在菲律宾漳商品牌,展示了漳商风采,为菲律宾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菲律宾漳州总商会理事长罗剑峰说,将推动菲律宾漳籍海外侨胞深化拓展民间贸易,助力中菲“两国双园”建设,把更多的菲律宾企业引进来,推动更多的漳州企业走出去,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希望广大侨胞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漳州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经贸联侨、智力汇侨,开展常态化招商推介,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瞄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产业领域,精准招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充实海外人才资源储备库,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完善海外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切实将侨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漳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侨益 用心维护
因侨而生,为侨而建。
漳州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是一座为侨而建的东南亚风情小镇。近日,一场文艺演出在华侨文化广场举行,70岁的老归侨葛美林同其他20多名归侨侨眷,献上自弹自唱的印尼歌曲《鹦鹉》《莎丽楠蒂》,独特的异域曲风,赢得阵阵掌声。
伴着印尼风情的歌曲,将历史的记忆拉回到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国际风云突变,引发大批华侨被迫回国。危难之时,当时不到10岁的葛美林的家人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
在漳州,这些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被陆续分别安置在常山、双第、丰田、梅州、南山等地,给他们土地,建设华侨农场,并且在市区西姑池的一片土地建设华侨新村,建设50多幢形态各异的别墅式楼房,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归侨的奋斗史就是华侨农场的发展史。”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方子俊介绍说,作为中国第二、福建最大的华侨农场——常山华侨农场,自1999年变身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后,经过25年发展,如今当地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3个主导产业,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侨城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归侨生活蒸蒸日上。
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蝉鸣声渐弱,傍晚的侨村,郁郁葱葱的林荫下,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在休闲散步,这座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华侨新村已成为漳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的城市会客厅。
华侨农场、华侨新村、华侨医院、华侨中学、华侨小学、侨乡剧场、侨批馆、侨史馆……在漳州,随处可见的地名背后,都是一个个有关侨的温暖故事。
“华侨赤诚反哺家乡,家乡没有理由不做到竭诚服务。”漳州市侨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漳州市侨联不断完善涉侨维权服务机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联动,积极推进侨法宣传进基层、进侨企、进“侨界朋友圈”,坚持群众来电来访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推动落实“全面维权、合力维权”工作,营造爱侨、暖侨、护侨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华侨住房方面,漳州先后组织实施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侨房;养老和医保方面,全面解决了华侨农场职工养老问题;教育方面,近3年共有278名“三侨生”享受中高考加分照顾等。同时,漳州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华侨归侨信息数据库,率先开展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工作,率先编写《侨政工作实务》,创建为侨志愿服务团队、搭建“侨e+”服务平台,设立全省首个市级维护侨益展示点等,不断提高为侨服务的水平,切实维护好侨胞的合法权益。
“真正把侨胞当成自己人,把侨企的事当作自家事。”漳州市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服务惠侨方面,今后将完善出入境便利政策,完善维护侨益机制,探索成立“侨胞法务站”,依托“检侨合作”“涉侨维权互动”“警侨合作”等机制,依法保护侨产、维护侨胞权益、护航侨企发展。(潘园园 萧镇平 杨凌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