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同是板桥人 两岸一家亲

来源:厦门日报 | 2024年11月27日 10:10:09
厦门日报 | 2024年11月27日 10:10:09
原标题:同是板桥人 两岸一家亲 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建设“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助力增进亲情乡谊
正在加载

张文总(中)与回祖籍地集美板桥谒祖的台湾板桥宗亲交流。(王进法 摄)

近日,位于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的“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进入外墙装修阶段,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前建设完成。

在众多的两岸同名村中,板桥是个特殊的例子。清康熙年间,集美板桥张氏族人大量移居台湾,分布在新北市板桥等台湾各地。如今,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板桥区,依然大名鼎鼎;而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之名虽已不复存在,所属24个村分作浒井、东安和叶厝三个社区,但“板桥路”“板桥文化街”依然在述说着岁月变迁,当地张氏族人仍不忘自己是“板桥人”。

居住在同样的古厝,说着同样的闽南话,两岸板桥人虽然身处两地,心却始终在一起。近些年来,两岸板桥人的交流往来也一直没有停歇。

交流:两岸板桥人频繁走亲戚

叶厝社区有一条祖厝边路,板桥张氏宗祠就屹立于此,红砖翘脊,雕石影壁。宗祠的大厅两侧,挂有四块台湾宗亲送来的牌匾,分别写着“永沐祖荫”“祖德传芳”“祖德绵长”“祖德永昭”,表达着他们对祖地割舍不断的亲情。

35年前,两岸板桥人的交流往来,就是从这里开始。谈起这段往事,集美区板桥儒林张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张文总记忆犹新:“1989年,张进财、张坤卯等台湾板桥宗亲组团首次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靠的是找到张氏宗祠,才找到旧板桥。”

“认亲”后,两岸板桥人开始频繁“走亲戚”。越来越多的台湾板桥人回到集美寻根谒祖,两岸宗亲见面泡茶“话仙”,说着同样的乡音,聊着相同的信仰,格外亲切。集美张氏宗祠也因此成为两岸板桥人交流往来的重要基地。

每年的“海峡论坛”前后,是台湾板桥宗亲回乡“探亲”的高峰期。以论坛的配套活动——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为平台,两岸板桥人的民间交流、往来互动更加频繁。

张文总每年都要接待数批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宗亲。“他们每一年回来,都感叹厦门变化大,惊叹大陆的发展速度这么快。”从台湾宗亲的话里话外,张文总感受到他们对大陆的认同在逐渐增强。

寻根只是起点,两岸板桥人也在热络的交往中寻找发展机遇。据了解,集美北部工业区300多家台资企业中就有10家板桥宗亲的企业。

2021年,省台港澳办授予集美区侨英街道板桥“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称号。

探索: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一代

两岸融合发展,未来在青年。当前,两岸板桥交流往来的主力军还是老一辈。如何把历史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让年轻人更多参与进来,推动同胞的根脉连得更紧、心拉得更近?

张文总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回集美寻根问祖的台湾板桥宗亲队伍中,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年轻的面孔。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张廖简宗亲会理事长张育龙就是一位年轻人,他曾在公开场合说:“既然有共同祖先,就是一家人。大陆是家乡,我们就是来寻根的。百年来,两岸乡亲习同俗、居同厝、食同味、技同习、乡同音,连起名也同按族谱的字辈来。”

两岸同名村交流活动越来越懂年轻人的心。今年9月,在省市相关单位支持下,福建省首届海峡两岸同名村“村BA”篮球邀请赛在集美板桥开赛,集美板桥队和台湾新北板桥队率先登场,上演揭幕战。

是对手,更是家人。“我是从新北板桥第一次到厦门参加比赛,来了之后才发现厦门这里也有用‘板桥’这一名字,觉得特别亲切。”台湾新北板桥队球员谢政寰说。对他们而言,本次篮球赛的意义绝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在比赛之余,寻祖籍、认族谱,找寻根脉所在,增强对两岸共同的文化根源的认同。

如今,两岸板桥人翘首以盼的“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项目即将迎来竣工。它由叶厝板桥宗亲和居民集资建设,建成后将为两岸板桥及东南亚板桥宗亲提供更充足的交流活动空间,还将开展两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交流、两岸青少年研学等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年轻一代板桥人提供更大的舞台。

“年轻人头脑活、点子多。我们也在探索拓展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加入到两岸同名村交流中来。”包括张文总在内的许多板桥人都希望,一代接一代,两岸“一家人”能越走越亲、越走越近。(记者 林桂桢

编辑:蓝楚灵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