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经验”25周年专题⑧丨长汀女“愚公”马雪梅:用尽半辈子我在荒山造“银行”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12月07日 10:43:24
央视网 | 2024年12月07日 10:43:2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 龙岩市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25年来,长汀县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纵深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让昔日的“荒满山”变成今天的“绿满山”。闽西这片山水的日新月异,离不开许许多多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草根英雄”。

长汀昔日的“荒满山”变成今天的“绿满山”。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供图

12月5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长汀经验”座谈会在龙岩长汀召开。作为长汀县25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亲历者和受益者,马雪梅在会上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体会和感受。

马雪梅老家在山东青岛,后来嫁到长汀濯田镇,她回忆初到濯田生活和工作的情形:“那时候的长汀,山上光秃秃的,水土流失严重,田地贫瘠。我尝试养过肉兔、河田鸡、种葡萄,因没有种养经验,最后都失败了,还欠了不少债。”

马雪梅在长汀县濯田镇塘尾角治理荒山。胡晓钢 摄 

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她承包了南安村“塘尾角”水土流失荒山,带领工人在山坡上种上耐旱、耐瘠、根系发达的百喜草,固住大部分表土。为了获取大量有机土肥,她在果树下种牧草,果园中建鸡场、猪场。草喂鸡,猪下粪,粪变沼肥,供养果树。几年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开垦荒山600余亩,又在山场上建了10多口蓄水池和几道拦水坝,建起了年出栏上千头的猪场和沼气池,实施“猪—沼—果”模式,成功进行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

如今,马雪梅的果园已经发展到800多亩,种了428亩的板栗树,7000棵的脐橙,养了2400多头猪,5万多羽河田鸡,每年的纯利润有70多万元,还帮助村里10多户人家解决了就业问题。

马雪梅说,青山不负有心人,25年来,这片荒山真的越来越好了。

图为马雪梅在耕作。丘嘉瑞 摄

“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大事,就是想让这片土地能固得住土,种得活树。”回忆这25年的经历,马雪梅说,青山不负有心人,25年来,这片荒山真的越来越好了。

长汀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凝聚全县人民的合力,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优良传统,在无数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据了解,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如今,长汀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55%,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30.51万亩,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5%降至6.57%。

女“愚公”马雪梅、带领村民种植万亩杨梅的黄金养、把“难坑”变“富坑”的南坑村支书沈腾香、“造林大户”林慕洪……这些长汀的“愚公”们,用大半生精力,把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而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引发的生态红利和生态理念在长汀大地裂变出强大的正能量,同样吸引着他们的儿女们放弃城里的生活,返回家乡,继承了父辈的“绿色事业”,成了人们口中的“绿二代”。他们带来新的视野,有雄心,爱学习,带来了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更适合转型时期“长汀经验”的发展模式。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