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玮炜)侨引侨,侨架桥,心连心,硕果丰。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大会共吸引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75家海内外专业社团近千名嘉宾参会,广泛汇聚侨智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福建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玮炜 摄
12月18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通报大会举办情况及相关成果发布。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许华坤,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式海,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福州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黄建雄出席发布会。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
大会着力搭建一个“立足福建、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的平台。聚焦重点产业对接,创新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成果对接等系列活动;聚焦侨智对话交流,举办“侨智汇”聚才引智活动;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新项目成果,实现侨智供需精准对接。
据统计,大会期间共举办19场活动,政策推介13场,发布成果183个;共收集1312条项目线索、4315条高层次就业需求;达成科技合作项目(意向)162项、总金额49.615亿元,306名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引进和就业意向,签约229人。
搭好侨智侨资“新桥梁”
新时代背景下,福建努力搭好侨智侨资“新桥梁”。本届大会1000余名参会嘉宾中,海外嘉宾占比超61%,侨届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占比超73%,涉及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高精尖领域。
本届开幕式上发布了关于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引服务的9条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来榕就业创业的人才政策保障。
在大会创新开展的“揭榜挂帅”科技成果对接等系列活动中,精准挖掘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通过“打擂台”形式解决产业链中“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发布榜单需求13个,促成现场签约10项。
“揭榜挂帅”签约仪式现场 庄媛媛 摄
同时为聚才引智,中央企业、陕西省、大连市、北京大学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省内企业等243家单位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化工光电等高新技术领域提供了2800多个就业需求。并且通过海外引才顾问、海外同乡会、智联招聘等机构团体,联络海外人才10000多名,促成300多名优秀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本次大会还聚焦智能产业、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123场深度对接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10个,促成项目签约40个。”黄建雄介绍道。
多省联动,大会影响“朋友圈”不断扩大,共有26个省和8个副省级市侨联参会交流,开展“秦创之光”陕闽创新展示交流会、“海创大连”产业推介暨人才推介会,现场达成对接洽谈项目4个,意向金额8000万元。北京大学展示推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成果,开展项目路演和推介,现场完成推介项目8个,意向金额2.8亿元,集中展示科创成果19个。
福州作为大会举办地,也是著名侨乡,打好“侨牌”成为城市必修课。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以来,福州市“揭榜挂帅”项目累计立项26项,投入补助资金3900万元,成功撬动产业龙头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达8.12亿元,有力带动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新增产值高达10.37亿元。其中,2024年以来,已推动解决世界性难题2个,国家级难题3个,涉及新一代光电、国产芯片等产业领域,显著提升了福州市产业竞争力。
做好“未来侨”新文章
着眼未来,大会聚焦华文教育与“侨智”人才培养与吸引,结合福建科技人才发展所需,通过海外引才顾问、同乡会、高校联盟等精准联系引入海外人才。
福州市高新区橘园洲路6号的侨智汇人力资源产业园
全力打造“侨智汇聚才引智平台”,并嵌入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官方两微一端,发布招聘岗位2.2万个,服务人才超过10万人。同时在线下对接活动,发布243家单位的2872个海外人才岗位需求,收到海外博士、硕士报名简历804份,涵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化工光电等重点产业。
陈式海介绍说,本届侨智大会的年度主题是“创新谋发展、侨智创未来”。活动安排上,十分重视联系新生代、面向未来。聚焦华文教育与“侨智”人才涵养,助力侨青与国内企业的项目需求、产业优势精准对接。
大会还邀请了310名海外重点科技社团、专业社团的成员及海外校友会、国内科技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孵化投资机构的代表参会交流,举办了侨界新生代创新创业分享会、丝路华教联盟圆桌会和闽港澳台侨校长圆桌会等系列活动,让教育界和新生代人士、海外留学生同聚一堂,分享创业经验,探讨育才模式,推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推动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共融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