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高肖幸子)2023年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8.5万元的省区只有2个,福建是其中之一;山区南三龙三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7.5%;全省23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700.26亿元;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0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目前,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会现场 高肖幸子 摄
12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举行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孟芊,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道清,龙岩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詹崇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柳文定,在发布会上介绍福建如何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以及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的探索实践与思路举措。
孟芊表示,福建省委、省政府统筹“山”和“海”、“城”与“乡”,加快构建极具福建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取得了三个方面成效:一是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大力推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三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
山海协作 促进区域协调
202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一年以来,福建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山海协作推进机制,明确了福州-南平/宁德部分县区,泉州-三明、厦门-龙岩市对市对口协作关系,优化了32对县级协作关系,结对市县均出台了协作实施方案或协议,全年共统筹6.32亿元作为协作资金支持山区发展。
作为山海协作的典范之一,今年4月,厦门市与龙岩市签订了《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厦门龙岩山海协作实施方案》,詹崇仁介绍,接下来厦龙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民生共享、生态共治方面深化合作,通过高标准建设运营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积极推动赣龙厦高铁前期工作,深化厦门33所学校与龙岩38所学校互融互通、研学互动等举措,奋力打造新时代“特区+老区”山海协作典范。
厦龙合作区
城乡融合 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福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但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只有60%。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福建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迫切需求。
孟芊透露,接下来福建将继续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促进、全面部署与试点先行相统一,有针对性地加强城镇建设,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并大力支持各县市依托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全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发挥试点引领作用。
漳州马洋溪生态旅游区
同时,为农业转移人口等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柳文定表示,福建省住建厅采取了多主体的供给,多渠道保障。通过建立“公租房+保租房”“实物保障+货币补贴”以及“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等举措,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陈道清表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将聚焦做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帮扶合力四项工作。预计从今年开始,到2028年,每年统筹整合25.6亿元资金,支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用五年时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000个以上,带动全省1.4万多个村全面提升,走出一条从山到海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台胞共建 赋能乡村振兴
在福州永泰,台湾教师、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彦彬牵头,围绕乡村振兴而专门开设了“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在闽清雄江,先后建成了库区移民文化馆、海峡乡建乡创家园等乡建乡创项目;在福建福清,拥有52家涉台农业企业,遍布福清16个镇街,年产值突破4.5亿元,成为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双赢的示范样板……
在海峡乡建乡创家园创业的机车俱乐部,吸引了省内外机车爱好者。卞军凯 摄
台胞台企的加入,让福建乡村焕发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引入160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587名台湾专才陪护乡村,覆盖全省600个村庄、93%以上的县(市、区)。相关做法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和福建省改革品牌。
柳文定表示,福建已连续3年共安排2.04亿元支持9个样板县、38个样板村,鼓励支持台胞台企共同参与福建省乡村振兴、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一套“政策扶持+机制对接+项目合作+情感牵引”的闽台融合发展机制,探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新路。
下一步,福建将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加大政策扶持、服务保障、以台引台力度,推动闽台乡建乡创拓面深化,探索更多闽台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