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多项成绩居全国前列 奋力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12月24日 23:09:37
央视网 | 2024年12月24日 23:09:37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少婷)1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于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奋力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

发布会现场

福建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建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李东河,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黄建雄,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林霜,漳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周伟辉出席发布会介绍福建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奋力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的探索实践与思路举措,并答记者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新闻发言人柯宜达主持。

十年成就斐然 文化建设亮点频出

福建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建南介绍基本情况。

“十年来,福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在新福建建设中书写了生动壮美的文化篇章。”王建南表示,在理论研究方面,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等系列长篇通讯17篇,《摆脱贫困》重印再版并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语种发行。

“在红色文化保护上,加强对全省18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万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系统保护。”王建南介绍道,与此同时,福建文化遗产传承成果显著,“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送王船”等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项。

据了解,福建文艺创作佳绩频传,共有37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53部作品荣获文华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电视剧飞天奖等全国性大奖;全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813.9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576.05亿元,增长2.16倍,占GDP比重从3.8%提升到5%,居全国第5位,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655家,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563.4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483.17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9.9个百分点。

传承红色基因 让革命文化熠熠生辉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还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革命斗争的地方,原中央苏区就是毛泽东、朱德等在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的全国最大红色根据地。长汀曾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上杭才溪乡曾被毛泽东称为“中央苏区的第一模范区”,著名的古田会议就在上杭古田召开。

“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为抓手,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王建南对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展开说明。福建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70个重点项目建设,长汀、宁化两地完成41处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同时,推出闽剧《生命》、歌剧《松毛岭之恋》、电影《古田军号》、电视剧“红色三绝”系列等一批文艺精品,有的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此外,遴选300堂大中小学思政精品课,建设“百年初心红色八闽”等96个研学实践点,推动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让文明之风吹遍八闽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介绍相关情况

福建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要发源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立心聚魂的战略工程,历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陈勇表示,十年来,福建精神文明建设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截至目前,福建省累计获评“时代楷模”9名、全国道德模范19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3名,69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福建省现有14个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占比89%,居全国第三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将充分发挥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要发源地的优势,继续做好“时代楷模”、“八闽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选树宣传工作,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开展“凝心铸魂、惠民润民、移风易俗、赓续文脉、环境提升、融合发展”文明乡风建设六大行动,让文明新风充盈城市乡村;开展“书院文化与文明实践”“文化科特派驻文明实践中心”等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八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旅深度融合 迈向支柱产业新征程

福建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介绍相关情况

福建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5个世界遗产地,1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14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0多处,累计创建12家13处国家5A级景区,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有5A”的省份。据测算,2023年全省实现文旅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超6300亿元,同比增长13.1%和19.5%,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42.7%和22%,均创历史新高。

张源生从业态融合、县域文旅、景地联动、项目建设、数字赋能五个方面分享福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思路和举措。

他表示,新的一年,福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促消费、扩内需”作为文旅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让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更好为福建增光添彩、为百姓造福添福,描绘“诗和远方”的美好图景。

催生文艺精品 推进“闽派”文艺精品创作

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李东河介绍相关情况

福建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去年,戏剧取得舞台表演和剧本创作的双丰收,在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全国15朵“梅花”福建省摘得两朵,蝉联十一届戏剧“梅花奖”,另外还获得1个曹禺剧本奖;音乐,取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两首歌曲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实现十一届蝉联;还先后捧得曲艺“牡丹奖”、摄影“金像奖”等殊荣,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漆画入选作品居全国首位……“闽派”文艺热度持续攀升。

李东河认为,福建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就“打造‘闽派’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作出具体部署,“闽派”文艺精品创作迎来最好机遇。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改进创作服务机制,聚焦福建独特理论“富矿”和“新福建”恢宏场景,用福建特质艺术审美话语抒写福建奋斗发展,创作推出更多“福建出品”经典之作走进群众、走向大众,展现“闽派”文艺新气韵、新气象。

各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

在福建这片人文荟萃、风光旖旎的土地上,各地文旅发展亮点纷呈。

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黄建雄介绍相关情况

“福州近年来匠心独运,打造出三坊七巷、烟台山、船政文化城、鼓岭等一批熠熠生辉的文旅地标。”黄建雄介绍道,三坊七巷凭借自身特色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烟台山也脱颖而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船政文化博物馆更是收获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殊荣。

不仅如此,福州并未停下进取的脚步,面向未来,还将持续深耕文旅领域,全力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文旅轴线,稳步推进世界茶文化交流港等意义深远的文旅项目,力求推动鼓山、船政景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介绍相关情况

今年厦门演唱会市场非常火爆,很多知名台湾歌手和乐队纷纷登场,反响热烈。

“汇聚两岸娱乐资源,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中心,是中央赋予厦门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之一。”吴子东表示,厦门在文旅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建成启用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新设施,诸如能容纳6万座的白鹭体育场、1.8万座的凤凰体育馆,还有可容纳10万人的马銮湾音乐海岸,这些设施为城市注入了全新活力。同时,厦门不忘完善政策体系,修订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影视产业、演艺市场等蓬勃发展的政策,并建立起统筹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诸多国字号新品牌纷纷落地,像中国电视飞天奖、星光奖首次在此举办,中国数字音乐基地和年度盛典也顺利落户。

据统计,今年厦门的演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各类营业性演出超3.5万场次,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近百场,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就有56场、音乐节4场,吸引观众人数超90万,全年大型演出活动预计达60场次,票房收入预计可达8.5亿元,由此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更是接近100亿元,影视产业与体育赛事也随之蓬勃兴起,影响力与日俱增。

漳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周伟辉介绍相关情况

“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漳州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正全力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周伟辉提到,就在今年“五一”、国庆假日期间,漳州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漳州古城为核心的闽南文化体验游大放光芒,吸引的客流量约达232.3万人次,让闽南文化真切地走到大众眼前,变得可见、可感、可触及,一时间,“讲闽南话、唱闽南歌、看闽南戏”在当地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新时尚。

下一步,漳州更是锚定更高目标,聚焦聚力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立足“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定位,加快实施闽南文化建设“十大工程”,进一步打响“漳州闽南文化周”品牌,系统推进文化铸魂、文化塑韵、文化溯源、文化化人、文化惠民、文化兴业,推动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林霜介绍相关情况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刘林霜介绍说,“泉州深入挖掘海丝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系统性推进非遗保护。”2024年成绩斐然,新增世界级非遗1大项、4个子项,至此,现有世界级非遗已达7项,国家级非遗也有36项之多。这一文化优势也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泉州市累计接待游客763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更是同比增长113.4%,国庆假期入境深度游客量位居全国城市前三。站在新起点,泉州还将乘胜追击,大力推动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全方位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释放文旅发展的无限活力,例如出台政策支持剧团发展、用心办好国际性活动、积极推动文旅项目落地等。

编辑:庄媛媛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