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剪纸绘就春节民俗“繁花图”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1-06 22:58:42
央视网 | 2025-01-06 22:58: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霁娴)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剪纸与春节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每至岁末年初,大红的剪纸窗花贴上窗棂,喜庆的氛围便被瞬间点燃,那一张张精美的剪纸,承载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年味儿。

在云南,剪纸艺术更是被演绎出了独特韵味。其中,蒙自的刀刻剪纸与彝族(尼苏)剪纸不仅承载着华夏剪纸艺术的精髓,更融入了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生活气息。

这两种剪纸艺术皆扎根于民间土壤,是百姓生活情感与审美意趣的生动表达,无论是欢庆佳节,还是装点家居日常,都能觅得它们的踪迹。尽管同源而生,二者在艺术风格上却各有千秋。

蒙自刀刻剪纸

蒙自刀刻剪纸

蒙自刀刻剪纸独具匠心,既完美承袭民间剪纸“玲珑通透、含蓄华丽”的南方特质,又大胆吸纳北方剪纸“粗犷笨拙、单纯明快”的神韵,突破传统束缚,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多是对生活的表达,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正如蒙自市市级非遗项目“刀刻(剪)纸技艺”传承人伍爱民所言:“艺术只要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找准切入点,就能承载历史的期许,与时代和社会产生共鸣,在赓续传统与创新发展中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伍爱民的艺术生涯便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践行。

退休前,伍爱民投身宣传工作,机缘巧合下与剪纸结缘,从此便一头扎进这门艺术的浩瀚海洋。退休后的 18 年里,他潜心创作,300 余件美术、剪纸佳作频现于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其剪纸作品《牧羊归来》更是凭借精湛技艺与深厚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那双布满老茧和刀疤的双手,见证了他对剪纸艺术的执着热爱。

彝族(尼苏)剪纸

彝族(尼苏)剪纸

彝族(尼苏)剪纸则与本民族生活紧密相连,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少数民族风情。剪纸纹样大多取材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花鸟鱼虫,这些元素经彝族艺人的巧手剪裁,幻化成服饰上的精美装饰、居所中的温馨点缀,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鲜明标识,诉说着古老民族的传奇故事。

为让剪纸艺术薪火相传,蒙自市在传承之路上下足苦功。一方面,聚焦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剪纸技艺培训活动,为爱好者提供学习成长的平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 “非遗进校园” 举措,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

雨过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精心打造“剪绣人生” 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技能传授与群众就业帮扶有机融合,免费培育出新一代民间剪纸刺绣艺人上千名。

随着春节的临近,蒙自的剪纸艺术又将迎来高光时刻,街头巷尾张贴的剪纸作品,将再次把浓浓的年味儿传递给每一个人,让这份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新的一年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贾凡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蒙自剪纸绘就春节民俗“繁花图”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