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1500余人次参观河南省人大历史陈列室、旁听常委会会议,11个省辖市、 117个县(市、区)开展票决制……2024年,河南省各级人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人大职能职责,推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健全、更加有效,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更加持续深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
为更好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每月定期接待代表、到基层必访代表。
创新开展“走进人大”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邀请公民代表1500余人次参观河南省人大历史陈列室、旁听常委会会议,近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规范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共邀请50名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召开3次列席代表座谈会,梳理出53条意见建议转有关部门办理。
聚焦提、办、督、评全流程精准发力,完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沟通协调机制,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均已办结,其中35件议案转化为法规或列入立法计划,一批建议得到有效实施,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河南省各级人大围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在党组织领导下,把听取群众意见、联系服务群众与基层治理、基层建设结合起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小站点架起群众“连心桥”
每月的15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里的数字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总是挤满前来寻求帮助的老乡。
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上,是临颍县的创新做法,也是河南省9583个代表联络站中的一个闪光点。
为了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2024年,河南省人大在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在便捷畅通、及时有效上再提升。推动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拓展代表联系选民、接待群众、回选区述职等功能;指导基层联络站点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相结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印发操作手册指导各地;注重发挥专业代表的特长优势,指导各地建成专业代表联络站近400个;以省代表联络总站为牵引,以18个市中心站和214个基层示范点为支撑,逐步向其他基层代表联络站拓展,把基层联络平台建设得更加完备。
河南各地,18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通过开展“站点问政”“板凳议事”“广场夜聊”等活动,密切了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站点变成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幸福驿站”。
117个县(市、区)开展票决制工作
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
河南省委把出台《关于在市县乡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列入2024年度工作要点,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完成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严把项目征集筛选、审议票决、监督评议“三个关口”,在信阳市召开工作推进会,把“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有机融合起来。
目前,河南省11个市、117个县(市、区)和绝大多数乡镇已开展票决制工作。
通过人大代表集体票决,南阳市中心城区的申伯大道全线贯通,这条“堵心路”变成“连心路”。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建议;河南省信阳市通过票决制,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44所,建设美好邻里中心39个,建成老年助餐场所560处……
河南各级人大充分发挥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作用,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让民主实践更加生动鲜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在河南结出了丰硕果实。(记者 魏俊浩 郑嘉豪 报道员 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