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宣剑) 新春伊始,合肥市长丰县,气象万千。乘着干劲,满怀希望,在2024年全国县域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拔得头筹的长丰县提出:全力冲刺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为什么要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新兴力量新能源汽车,已然崛起。
先机决定胜算。长丰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科学把握这一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
长丰县虽然没有像世界汽车名城那样具有传统汽车工业历史的积淀,但为什么要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区域优势是最大底气。长丰紧邻合肥市区,而合肥市是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长丰县能够充分享受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红利,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进行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高效对接。
以比亚迪选择在长丰投资建厂为例,合肥的物流便利和强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长三角地区丰富的科研资源也为长丰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在新能源、汽车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科研人才。
经济转型是最大需求。1965年设立的长丰县,是安徽最年轻的县之一。这里位于江淮分水岭上,曾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几代人多年来的奋斗,2023年,长丰已是安徽发展最快的县。
长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较早,岗集镇、双凤开发区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深耕多年,到2020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2021年,比亚迪、中创新航、佳通轮胎、优信汽车4个百亿项目相继落户长丰,奠定了新能源汽车强县的坚实基础。
巨大商机是最大引力。近年来随着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重点项目产能快速释放,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长丰县工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10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共计约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55%,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54.5%,对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拉动明显;全县新能源整车产量95万辆,约占全省新能源整车产量的59%,在全国的县域新能源汽车产量中稳居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特点。从电池制造到整车组装,从零部件供应到汽车后市场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长丰县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跃升。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推动长丰县从传统的“制造基地”向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集群”转型。
凭什么能建
汽车工业的整车生产一向是聚集零部件企业的关键。国内有不少县域地区利用整车带动产业的先行案例。如广州市番禺区,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等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快速形成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带。
2021年前,长丰县汇聚了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了产业基础。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落户下塘工业园。一直有“整车梦”的长丰县,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整车企业。
如今,短短三年多时间,紧随比亚迪的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纷纷向长丰县集聚,长丰的“下塘汽车城”已显现雏形。
“目前长丰县汽车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转型升级。”长丰县工信局副局长陈新宇介绍,整车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大批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企业,也让原有燃油车配套企业发现了新商机并寻求合作,引导了这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
“上了车”,就跑得快。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则快速拉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长丰县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企业聚合,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地区的汽车产业竞争力整体得以提高。
“整车带动最大的优势是‘快’。”陈新宇说,围绕龙头企业快速形成一批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然后尽快形成产业集聚。2023年8月,安徽省发布了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在长丰县培育发展“整车带动型”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下塘”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到2027年,长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不含整车)达到200亿级。长丰县正在借着政策红利,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如此政策机遇、产业机遇,长丰县有什么“拿手绝活”来一跃而上?
强化专班引路。长丰县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施了“金牌店小二”服务,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比亚迪项目的引进过程中,这种服务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项目的谈判到签约仅用了23天,创下“长丰速度”。
强化基金投入。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长丰县设立了新能源汽车子基金,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强化平台融合。长丰县依托合肥的科研资源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可以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技术,高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向研究,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强化能源保障。长丰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打造了能源网络。综合能源港整合了油、气、电、氢等多种能源供应方式,满足了不同类型车辆的能源需求。“光储充换”微网设备则是一种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光伏发电、电池储能、充电和换电等功能的集成,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这种能源网络的构建解决了新能源车补能痛点,为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补能服务,形成了“出行友好”的生态环境。
强化人才支撑。2023年,长丰县常住人口净增3.3万,这一数据表明长丰县对人口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吸引了外来就业人口的流入。这些人口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也为长丰县的其他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了活力。
怎么样去建
要打造“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创新、苦干实干。
如何实现目标呢?
——立志。长丰县提出了“1513”发展规划,即到2027年,全县要实现100万辆整车、500亿元规模后市场,1000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以及3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力建设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县。
2024年,总投资90亿元的合肥比亚迪四期项目正在建设。目前重点在谈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有16个,计划总投资138亿元。
——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长丰县围绕比亚迪等重点企业,提前谋划、着眼未来,从“吃喝游乐购”“衣食住学行”全方位谋划项目。以下塘为中心,下塘汽车城建设方面,下塘新城大道、凤湖东路、智慧大道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2400个。获批大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约90.5亿元。丰迪广场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夏塘里二期启动设计。凤湖东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规划南一路等道路16条启动建设,启动东片区14条道路规划设计。
——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趋势。长丰县将加大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延链。长丰县加大对高性能电池、智能驾驶芯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零部件制造能力,力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拓展。长丰县将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参加国际汽车展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提升长丰县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育才。长丰县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吸引外部人才,还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
开年关系全年,起势映照走势。长丰县正以钉钉子的精神、蛇行千里的劲头,向“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