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海林)“广州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应积极把握船舶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在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广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常委、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杨素梅表示,广州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常委、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杨素梅
为推动广州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杨素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依托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等科研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船舶研发机构入驻,支持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核心船企做大做强,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海工装备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链上协同。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船舶、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大中型邮轮等高端船型,补齐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海上风电运维装备等薄弱环节,推动海工装备制造本地化,全力支撑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引进,深化国际合作。通过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提供优厚待遇,吸引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推动校企合作,提升行业人才素质。此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跨国界、跨领域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广州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杨素梅表示,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不仅是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广州应抓住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