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郑育红)3月5日,“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在福建省画院开展。“这场展览,是我和父母一家两代三人穿越时空的艺术重逢。父亲的写意人物画依旧奔放,母亲的工笔人物画依然细腻,而我的花鸟画也静静依偎在他们身旁。”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专业画家林任菁在展览开幕式上如是说。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7日,设有“俊华菁菁・丹青传情”“映像申申・承心传韵”两个展厅,共展出217件作品,全方位呈现林俊龙、李淑华伉俪及其女儿林任菁的艺术世界。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三位画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历程、艺术风格演变,真切感受这个艺术之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丰硕成果。
3月5日,“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在福建省画院开展,展览分为“俊华菁菁・丹青传情”“映像申申・承心传韵”两个部分。郑育红 摄
“俊华菁菁・丹青传情”展厅全方位呈现林俊龙、李淑华伉俪及其女儿林任菁的艺术世界,不仅有他们的艺术生平、珍贵史料、往来家书,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中国画作品。图为“俊华菁菁・丹青传情”展厅。郑育红 摄
“映像申申・承心传韵”展厅展示了林俊龙、李淑华伉俪入职福建省画院前后,在中国画创作上的艺术探索与取得的成果。同时,还陈列了林任菁儿童及学生时期的作品,展现她艺术萌芽与成长的过程,以及她入职福建省画院至今的创作实践与收获。图为“映像申申・承心传韵”展厅。郑育红 摄
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笔意纵横洒脱、尽显豪迈之气。林任菁正在分享父亲林俊龙在1972年创作的《巡医又过大娘家》背后的故事。郑育红 摄
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笔触细腻入微、画面唯美动人。图为观众在拍摄李淑华在1985年创作的作品《竹喧归浣女》。郑育红 摄
观众在拍摄李淑华在2001年创作的《清居图》系列作品。郑育红 摄
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灵动。图为本次展览展出的林任菁在2009年创作的作品《暖秋》。郑育红 摄
参展观众正在欣赏林任菁所创作的《暖秋》画作细节。郑育红 摄
林任菁正在分享父母在1964年共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龙江颂》的背景以及背后趣闻轶事。郑育红 摄
“俊华菁菁・丹青传情”展厅里每一幅作品、每一封家书、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份手稿,还有那些泛黄的刊登作品的报刊、书刊等,都在讲述着林任菁一家与艺术的深情。郑育红 摄
林任菁正在分享史料、家书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郑育红 摄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趣闻轶事等,林任菁专门为每幅展出画作撰写了作品导览,并制作了二维码。图为参展观众扫码查看作品背后的故事。郑育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