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丽霞 陈玮炜)陶瓷窑火千年不熄,智能工厂昼夜运行,鞋服产品销往全球……作为福建省经济强市,泉州以其发达的县域经济闻名,陶瓷、智能制造、体育用品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2月7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在泉州召开。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县域重点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势头延续下去,促进发展县域经济。
资金是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血液”。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先行者,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战略抓手,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
点燃县域科技发展引擎
走进九牧集团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的“智能绿色黑灯工厂”,机械臂划出优雅弧线,在注塑车间的流水线上灵活地分拣配件。过道上,连入5G专网的AGV小车,满载生产物料灵活穿梭,灵活应对每一个生产需求。
“机器人、AGV等智能设备在我们这里的应用十分广泛,大部分生产环节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九牧集团科牧智慧制造研发院院长林开雄表示,工厂智能化转型是九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但过程中面临多维度的挑战,需从技术、系统、人员等多个层面突破。
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的“智能绿色黑灯工厂”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但高投入往往带来资金压力。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泉州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技术创新基金”,科牧智能成为该基金“白名单”企业之一。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迅速与该企业对接,2024年以来,为其落地“技术创新基金”贷款2550万元,贷款利率低至2%,为企业进一步研发创新添动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兴业银行的技术创新基金贷款帮助其降低了融资成本,让企业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有助于将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林开雄表示,智能化转型后,企业实现数字化工厂管理,生产效率提升36%,质量提升25%。
科技创新为科牧智能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兴业银行的支持则让企业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4年末,泉州分行已为九牧集团及其子公司提供“技术创新基金”贷款超1亿元。
此外,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还推出了诸多金融产品,例如“技术流”评价体系,通过评估企业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等硬核实力,实现“技术流”到“资金流”的转化。2024年以来,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批复授信176亿元,投放表内外融资超百亿元。
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产业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县域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刚开春,福建省德化县宏跃陶瓷有限公司的工厂内一派热火朝天,点火开窑,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操控设备、检验产品。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从这里诞生,即将漂洋过海,摆上世界知名商超的货架。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面向德化当地陶瓷产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了专属客户集群服务方案——“兴业陶瓷贷”。
作为“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其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已达663亿元,品牌价值超千亿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年产值占当地工业生产总值90%以上,是德化县支柱性产业。
宏跃陶瓷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余年深耕,已成长为集研发、贸易、生产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凭借创新设计、丰富的产品款式及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其陶瓷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独具竞争力,吸引了众多海外客户。然而,以外贸订单为主的经营模式也带来了账期较长的资金回笼压力。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如何赋能地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打响“世界陶瓷之都”这一名片?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面向德化当地陶瓷产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了专属客户集群服务方案——“兴业陶瓷贷”。这一专项金融方案贷款方式灵活、利率优惠,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扩大产能。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已累计发放贷款超5000万元,成为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此外,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还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聚焦核心企业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找准链条上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积极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
厚植县域发展人才优势
一方书桌,几把篾刀,在德化新秀园,福建省德化鲁闽怡家陶瓷文创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朱芳芳正专心致志地修改作品肖像《艄公-廖俊波》。她不时抬起头,看看墙上廖俊波不同角度的照片,反复揣摩,只为更好地呈现。
作为瓷都德化冉冉升起的新星、陶瓷艺术人才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新秀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省内外中青年艺术人才汇聚、扎根,携手打造陶瓷梦。
朱芳芳在进行创作
“打泥、倒坯、修坯、塑像、喷釉……从瓷泥到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遇到开裂等情况就前功尽弃,需要重新制作。有时一个作品需要打磨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朱芳芳表示,陶瓷制作周期长,资金回笼慢,从原材料选取、工具设备购置,到创作过程中的研发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陶瓷无法作为抵押物,成为了解决资金需求成为“老大难”问题。
如何让银行金融产品与传统工艺及大师品牌更好地结合?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靠前服务,创设“个人经营贷—德化陶瓷大师专案”,以信用贷款为主,覆盖了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最高额度达1000万元,无需抵押担保,利率优惠,审批流程最快可缩至3个工作日。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2024年,朱芳芳在“个人经营贷—德化陶瓷大师专案”推出不久后便成功申请。她表示,坚实的资金保障让大师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艺术创作本身,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作品,提高作品的艺术品质和价值。
德化新秀园展区
而类似朱芳芳这样的大师故事在德化比比皆是。
“感谢贵行在德化县泰峰瓷坊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提供贷款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如同春雨般滋润。有了贷款资金的支持,让我能更好地把控产品品质,创新优化产品,创作出更多的陶瓷精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也曾因生产经营和产品创新问题而面临短期资金压力。兴业银行德化支行通过“德化陶瓷行业大师专案”为其提供信用免担保贷款,“大师贷”的快速到账和优惠利率也为他和团队带来了便利。
“这不仅留住了传统手艺人,还吸引了年轻设计师加入。”许瑞峰表示,期待和兴业银行泉州德化支行探索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自2024年底以来,兴业银行泉州德化支行接连收到来自德化县委县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当地企业、大师的感谢信。
“兴业银行泉州德化支行为我县传统陶瓷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注入金融活水,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感谢信中,德化县委、县政府对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予以了充分肯定。
自2024年6月成立以来,兴业银行泉州德化支行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为德化县传统陶瓷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注入金融活水。据兴业银行泉州德化支行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支行已为50余位陶瓷大师及企业授信金额超1.6亿元。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协同,从资金融通到人才护航,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以“四链”融合为抓手,解锁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公司金融部/民营经济部总经理蔡少秋表示,下阶段,分行将根据总行关于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工作的相关部署,落实强链、补链、固链,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平台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并大力支持县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围绕泉州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积极提供“金融+非金融”的服务,促进链上大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同时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协同整合能力、服务水平效率,有效应对客户日趋综合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泉州市区域经济厚植产业基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