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少婷)3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新闻发布会现场
福建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杰鹏介绍相关情况,福建省法院副院长吴丽雪,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许志鹏,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胡楠,福建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郑志奋,福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吴勤出席并答记者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主持。
优化护企政策体系 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福建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杰鹏
“全省政法机关把法治作为最基础的环境,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举措》,积极参与编制福建历史上首份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李杰鹏介绍,福建省政法机关配合立法机关制定促进公平竞争条例,修改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对900多份涉企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开展清理工作,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同时,福建省政法机关深化扫黑除恶斗争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扫黑除恶斗争成效实现全国“五连优”。推动各地开展涉稳风险评估4091次,涉企矛盾纠纷快速响应调处机制覆盖全省所有企业园区。2024年度全省刑事案件比降29.4%,群众安全感率连续两年保持99%以上高位,平安建设绩效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务实的改革举措,以法治“温度”提升企业“体感”。福建省政法机关组织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自查评查案件9.3万余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案件逐一落实整改问责措施。推进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平台建设,出台规范民事财产保全11条措施。执结各类案件22万多件,完善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为被执行人修复信用6.51万人次。
福建省政法机关还着力汇聚资源,护航企业扬帆“出海”。把海丝中央法务区作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引入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或项目超过260个,累计汇聚法律服务、泛法律服务机构4000余家。各片区构建“三庭一点”涉外审判新格局,依法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58万件,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着力法治惠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福建省政法机关加强政法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制度,落实政法干警离职从业管理制度。每年组织法治惠企讲座超过500场次,制发涉企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和公安提示函700余份,帮助企业提高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李杰鹏表示,下一步,福建省政法机关将按照福建省委部署要求,继续对标一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把福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福地贡献更大的法治力量。
秉持“五商原则” 着力营造惠企安商“暖环境”
福建省法院副院长吴丽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全省三级法院和广大干警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吴丽雪介绍,福建法院秉持“依法安商、便捷暖商、平等护商、自治尊商、善执惠商”的五商原则,坚持“立—审—执—破—调”一体化贯通、全方位保障,着力营造惠企安商“暖环境”。
福建法院在强化产权司法保护方面,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责任和个人责任,明晰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等罪与非罪的责任界限。据统计,2024年审结商事案件22.76万件。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等9项工作入选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泉州德化被确定为全球第2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运用全国首创“执破直通”机制,推动合力泰、福建傲农等上市企业高效重整,有效盘活资产。同时,福建法院坚持做优做精,优化司法服务。全国首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模式和司法集约送达“185”模式,诉讼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福建法院还创新运用法商“联调联动联防”三联工作机制,推动商事纠纷一站式化解,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肯定和全国工商联通报表扬。强化善意文明执行,2024年执结案件25.21万件,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均位居全国前列,为被执行人修复信用6.51万人次。
吴丽雪表示,下一步,福建法院将持续巩固和提升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切实以“质效双优”的审判执行工作成效,促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发挥行政检察职能 统筹推进涉小微经营主体行政处罚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许志鹏
“《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共办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监督案件1489件。”许志鹏说道,《条例》出台之后,福建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行政检察职能,积极主动作为,实施精准服务,监督和促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以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为抓手,综合运用行政诉讼监督、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等职能,通过加强监督办案、化解行政争议、当好法治参谋,助力纾解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和堵点。2024年,组织开展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1+N”行动,采取“固定项目+自选动作”方式,统筹推进涉小微经营主体行政处罚、高管任职资格监管、空壳公司治理等10个重点专项和若干特色小专项,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实现了依法维权救济和促进严格执法并重的监督效果,推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许志鹏表示,在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的带动下,各地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统一办案标准,推动出台行政处罚裁量纪要、“首违不罚、轻违不罚”执法事项清单等等。全省检察机关推动统一“三小”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写入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和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行政检察工作报告。
严打涉企违法犯罪 持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水平
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胡楠
“以‘闽剑’‘昆仑’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依法快侦快破侵企经济犯罪案件,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平等保护。”胡楠介绍,福建公安持续严打涉企违法犯罪,2024年度,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1亿余元,实现侵企经济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破案数、打击人数、追赃挽损数均同比上升的“一降三升”良好态势。
福建公安持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企业信息变更”等1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入驻闽政通APP上线运行,加强公安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实现“一窗通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运行。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为紧急出国出境参加商贸洽谈、签订合同等企业员工,提供出入境证件“加急办”服务,将办证时限从7个工作日提速到2—3个工作日,为企业人员加急办理出入境证件6700余人次。
同时,福建公安还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各级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作用,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等公安大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工作意见、刑事案件办案协作管理规定、四级执法监督管理机制等。
胡楠表示,福建公安升级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问题精准预警、及时处置,公安执法质效持续提升,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满意率达97.7%。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
福建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郑志奋
“福建省司法厅牵头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和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两项清规工作,共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830件、政策文件143件,切实消除隐形壁垒,减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郑志奋介绍,福建省司法厅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出台《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等5项法规规章;制定《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法治服务保障35条举措》《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10条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创新监管执法方式上,福建省司法厅坚持数智赋能,建成“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累计开展联合执法6113次,直接减少检查12014次;研发多头重复执法预警功能模块,触发预警4万余次,有效解决烦民扰企问题。纵深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积极倡导柔性执法,共免予行政处罚67888次、减轻从轻处罚57882次。
在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上,福建省司法厅常态化开展“百所联百会”等活动,组建“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律师服务团”,949家律师事务所与1072个商会建立联系合作关系,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5000多场次,解决1.4万家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3.2万个,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据统计,2024年,全省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935件,依法纠正涉企行政行为197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85亿元。
聚焦权益保护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区
福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吴勤
“推行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制度,减少企业被检查次数1151次。”吴勤说,福州聚焦权益保护,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15个行政执法领域编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涉及执法事项293项,减轻处罚案件37.7万件,减免处罚金额7582万元。
福州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2024年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13起,破案率提升15.8个百分点,为企业群众追赃挽损9亿余元。受理“执转破”破产审查案件557件,清理涉企债务约79.1亿元,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
福州还聚焦改革创新,打造开放包容的法律服务环境。深化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建设,落地全国首个实体法务服务中心,吸纳“线上+线下”机构615家,提供服务220余项,业务范围辐射35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打造面向国内、国际的法律服务优选地。成立福州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深化涉台司法交流研究福州分中心、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等建设,聘请81名台胞担任仲裁员、调解员等,优化涉台司法服务,推动两岸法治融合发展。
吴勤表示,2025年,福州市政法系统将干字当头、奋勇争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的法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