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智造福建④丨宁德“连家船民”:从“漂泊不定”到“安居乐业”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3月22日 15:33:59
央视网 | 2025年03月22日 15:33:5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走进宁德市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依山傍水的村落里,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笔直洁净的巷道从村头延伸至村尾,白马公园、渔民广场、休闲长廊,海鲜一条街等点缀其间,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周边游客参观打卡。望着眼前的景象,很难想象,二十几年前,下岐村700多户船民还过着海上漂泊、以船为家的苦日子。

历史上的下岐村,村民祖祖辈辈以在浅海滩涂“讨小海”为生,一条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被称为“连家船民”。

历史上的下岐村,村民祖祖辈辈以在浅海滩涂“讨小海”为生,一条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被称为“连家船民”。

如今的下岐村,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笔直洁净的巷道从村头延伸至村尾。福安市下白石镇人民政府供图

“那时候,我们就捞点小鱼拿到街上换点米和地瓜吃,一天只有两顿饭可以吃。人在船上漂泊,心也是飘的,我自己也对未来很迷茫。”谈及以前住在船上的生活,下岐村村民江五全十分感慨。

挪穷窝,才能拔穷根。20世纪90年代,宁德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将2300多名渔民安置上岸。

宁德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渔民搬迁上岸。

1999年,江五全一家搬上岸,他和大哥合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130平方米的建筑里有水有电,他们把母亲接来,一家人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海上漂泊久了,刚上岸的时候对于‘定’下来的生活还是有点不适应。主要是那会儿,我除了捕鱼、‘讨小海’外,可以说别无他长。不少渔民也像我一样心怀顾虑,寻思上岸定居后怎么生活的问题。但是既然党和政府为我们船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谋生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临海而居,靠海吃海,不过‘吃法’肯定要与以往不同。”江五全表示。

在村委的帮助下,江五全开始了海蛏养殖,还参加了技能培训,成了一名船舶管道安装工,每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2015年,他和哥哥合伙从事外海捕捞,一年就赚到了9万多元。

下岐村村民在自家大黄鱼养殖塘里播撒饲料 下白石镇人民政府供图

“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后,当地的党员干部坚持“四下基层”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以及贸易、物流、餐饮等产业。

下岐村村民在编织蟹笼 黄钰姣 摄

下白石镇有42个行政村,人口将近6万人,各个行政村由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不同,发展也不均衡。2021年,下岐村和下白石村带动八个产业薄弱村共同经营,建成集连家船民吊脚楼和连家船参观体验、海鲜交易、海鲜加工、采购和品尝为一体的海鲜一条街。

傍晚的海鲜一条街 丁立凡 摄

目前海鲜街一期商家已全部入驻,入驻商家共有3家酒楼、1家直播带货工作室、2家海鲜批发零售、1家特色产品商铺,通过收取租金形式,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50万元,

现在,江五全在家门口的海鲜街做起安全员。“我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没上岸的日子简直是天翻地覆,原来的我能混一顿是一顿,现在的我不仅能吃饱穿暖,生活有滋有味,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下白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月娥表示,下一步,打算将海鲜街、下岐村、“海上田园·多彩渔村”宁海村等特色资源,串联成一条从(宁德蕉城区)金蛇头—宁海(村)—下岐(村)的精品旅游路线,将风景变成产业,以此推动下白石海鲜小镇的建设。

在下岐村,百岁渔民郑嫩妹一家五代同堂,一起拍摄全家福。李广 摄

如今的下岐村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了发展跃迁,人均纯收入从上岸时的不足千元提高到2024年的3606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3万元,“连家船民”日子越过越好。

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