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智造福建⑥丨“沉浸式”让更多人感受福建文旅独特魅力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3月23日 22:07:12
央视网 | 2025年03月23日 22:07:1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看故事的人,也能成为“故事里的人”,这是沉浸式文旅项目给观众带来的独特体验感。在福建,不少文旅项目正通过“沉浸式”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

3月18日至2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福建省委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系列专题活动走进福建泉州、福州、宁德等地,沉浸式感受福建的文旅项目的魅力。

沉浸式演出 传承百年船政精神

“叠一只小纸船,轻轻放在大海边,晚风吹,海鸥飞,道别彩霞漫天……”在《最忆船政》演出现场,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演员们手持纸船,通过演绎清末船政学堂少年学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船政100多年的历史画卷。船政学子同舟共济、乘风破浪的感人故事,引得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最忆船政》通过演绎清末船政学堂少年学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船政100多年的历史画卷。图为《最忆船政》演出现场。黄钰姣 摄

作为全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通过巧妙运用数字互娱、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提升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语欣说》博主高欣萍在看了《最忆船政》演出后直言“真的太感人了”。她表示,《最忆船政》是船政的工业文化精神以新的创新表演形式传承,通过文旅讲述中国制造到智造的故事。

好剧的背后是船政精神的传承。

1866年,船政在马尾诞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建立我国第一家上规模造船厂,制造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暗轮军舰“万年清”,制造中国历史上首架自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教练机,创办第一所海军学校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最忆船政》身上,同样集合着太多“第一”“首”的标签,这是船政精神的延续和传扬。这也是来到福州,不得不了解的一段历史,不得不看的一部剧。

作为福州市、马尾区共同推进的重点文旅项目,《最忆船政》以船政历史文化为核心,致力于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文化和旅游经济融合发展。

近年来,为讲好福建船政故事,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不断探索,通过赴国内外多地举办福建船政文化展、举办各类“开放日”活动、出版《少年船政》杂志专刊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船政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展卷马江 挂帆沧海——纪念严复先生诞辰170周年特展”,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幕,展期3个月。

据了解,2024年《最忆船政》实景演艺累计演出超400场,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

沉浸式体验 发扬海丝文化

在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不少游客头上簪花围、身披大裾衫,在保存完好的蚝壳厝前打卡拍照,沉浸式体验蟳埔文化。

在蟳埔民俗文化村,网络名人头上簪花围、身披大裾衫,沉浸式体验蟳埔民俗文化。

兴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蟳埔村,千百年来传承着向海而生的历史印记,生活在这里的蟳埔女,身穿大裾衫和阔脚裤,头戴着用鲜花做成的“簪花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习俗传承人黄晨介绍,蟳埔女日常所戴的“簪花围”头饰,被称为“头顶上的流动花园”,既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也蕴藏着中西方交融的海丝文化。

“在蟳埔村很多地方都写着‘今生簪花,来世漂亮’,当我也尝试戴上簪花时,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它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棱镜talk》账号编辑何野树表示,来到泉州被这座城市的文化所吸引,希望下次能到泉州的梧林传统村落穿上娘惹服,再好好感受闽南侨文化的魅力。

近两年,“簪花围”在社交平台上的火爆出圈,带火了这座小渔村。

近年来,丰泽区积极探索特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破解从“网红”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的文旅课题。

丰泽区组织海内外名家深入挖掘、编撰《文化丰泽——名家话海丝蟳埔》《海丝蟳埔的非遗记忆》等书刊,守护蟳埔民俗文化的“根”与“魂”;升级打造“海丝·蟳埔”国潮非遗·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媒体、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上万人齐聚蟳埔,文化节全网浏览量破3亿;按照3A级景区标准,整体连片规划改造蟳埔民俗文化村及周边景点,规划实施文化商业、休闲娱乐、民俗体验等7大片区38个项目,营造多处网红打卡点。

泉州市丰泽区2024年“海丝·蟳埔”国潮非遗文化节

2024年以来,蟳埔村累计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18亿元,线上话题量破百亿,泉州还因蟳埔簪花而上榜2024年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热点城市。

沉浸式制作 解锁百年茶文化

夜晚漫步在宁德市福安市城阳镇岩湖村的“茶王街”上,灯光璀璨、茶香飘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茶、参观。

网络名人参观“茶王街” 魏剑钊 摄

作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茶王街”致力于推动茶旅融合,打造集批发零售、仓储物流、茶文化交流等多业态为一体的“三茶融合”产业园区。

“之前我了解的都是一些海外锡兰红茶或者西方人对茶叶的认识。但今天到‘茶王街’的参观后,发现福建这边也有知名的茶品牌,而且是亘古流传下来的,有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我今天其实记录了特别多的照片和资料,想回去介绍给大家。”《食贫道》运营负责人齐红民说。

近年来,福安扎实做好福安茶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工作,不断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

“搓揉、发酵、焙干、筛分……”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旧时的国营坦洋茶厂变身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习所。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过程,了解茶文化。

在坦洋村游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过程,了解茶文化。

在传统茶业基础上,坦洋村不断打好“特色牌”、做好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发展茶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每年在坦洋村举办开茶节、斗茶赛、品茶日、非遗文化节等茶事茶文化活动。2024年社口坦洋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接待游客达7.2万人。

沉浸式演绎、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制作……沉浸式文旅项目唤醒福建文化的千年积淀,让八闽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如古树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