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宣剑)春意融融、果香扑鼻,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草莓大棚里,一颗颗饱满的草莓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长丰县素有“中国草莓之都”之称,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超36万吨,草莓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是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县。近年来,长丰县大力发展“甜蜜”产业,形成了草莓新品种培育、育苗、种植、销售、采摘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并发挥联农带农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赋能“甜蜜”产业
“只要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草莓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调节。”在长丰县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实验大棚内,工作人员说,他们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建模分析,最后得到草莓生长过程模型,给草莓种植户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从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智慧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0年4月,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正式成立,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共建,主要从事智慧农业领域内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除了传统的露天和大棚地栽方式,连栋大棚内的立架栽培打破了平面的限制,将草莓种植在层层叠叠的架子上,充分利用空间,草莓像是住进了“立体公寓”,不仅增加了种植密度,还让采摘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为草莓园增添了独特的景观。
“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可以说是迈入‘快车道’,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加持,进一步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草莓产业带来新的希望和前景。”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负责人王儒敬说。
如今,长丰县草莓种植大户基本实现“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全覆盖,草莓生产的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为草莓种植更科学、品质更有保障。
给“甜蜜”产业插上翅膀
“我们在长丰草莓种植主产区设置60个揽件点,租用11辆电商物流车,组成乡村揽收队,帮助莓农包装、揽货、发货。”该公司负责人陈海滨介绍,自中心运营以来,发货量突破了15万单。
走进长丰县草莓电商中心,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着各揽收点每天实时揽件数量、发货省份等动态情况。
过去,受困于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难题,让不少种植户难以充分享受到品牌带来的红利。聚焦众多种植户的销售“痛点”,2024年11月,长丰县水湖镇引入一家名为果之道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并成立长丰县草莓电商中心,探索联农带农做大单品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通过与顺丰等快递合作,降低广大莓农的快递物流成本。陈海滨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比如,2公斤一箱的草莓发往合肥、南京市场,如果果农自己发,首件费用23元,但从我们这里只需11元。”
“通过果之道的补链,长丰草莓产业链实现出村‘最初一公里’的节本增效,今后我们将开展全民家庭电商培训,引导青年利用私域流量销售草莓,帮助广大莓农增强销售本领和市场竞争意识,继续为长丰草莓高质量发展‘强基补链’。”长丰县水湖镇镇长陈燕说。
从田间到舌尖,小小草莓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果”。未来,长丰县将持续坚持品牌农业发展之路不动摇,倾力打造草莓特色农业,继续推进草莓产业提质增效,让”甜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甜蜜”沃土带来“新希望”
在长丰县水家湖镇堂志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阮程程和工人正一起提着篮子,采摘成熟新鲜的红颜草莓。
“我父亲是当地的草莓种植能手,种出来的草莓口味佳、品相好。”阮程程告诉记者,她的家中一共有40个草莓棚,以前的销售基本上都是进批发市场,价格被压得很低。
从2016年开始,阮程程尝试利用网店、微信朋友圈等多种电商形式帮助父母销售草莓。“长丰草莓的口碑好,很受欢迎,网上订单很多,主要来自长三角,也有广东、福建,甚至还有东北的客户。”阮程程说。
作为全县草莓大镇,2024年,水家湖草莓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12.5万吨以上,线上销售逾900吨,销售额超4000万元,总销售年产值达20亿元,亩均纯收益近3.5万元。草莓加工产值1.8亿元。
多年来,水家湖镇联合草莓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了勤丰、艳九天、秀芝、智慧草莓园、田峰为主体的草莓守望园综合园区。同时在综合园区外建设成安徽莓丰源、金色庄园等10个草莓精品园区,打造了8个占地约3600亩的草莓采摘、休闲观光园,引导园区268户莓农加入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提高了莓农组织化程度。
当地还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2亿元,先后实施了草莓多功能园区建设、草莓精品示范园区建设、智慧草莓园、草莓守望园等项目。在加工领域,培育本华农业、利马冷链、庆新冷链等草莓加工企业,为延长草莓产业链打下基础。
“现在草莓的品种很多,还实现了种植、销售、采摘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每年草莓都能卖个好价格,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阮程程说。
在长丰,像阮程程家这样种植草莓的农户不在少数,长丰草莓种植从业农民18.5万人,受益人数36万多人。小小草莓撬动了“大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在“甜蜜”产业的沃土上也衍生出更多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