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刘颖)小微企业作为扩大就业、促进市场繁荣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检测成本高昂、技术人才短缺、流程复杂耗时等难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现实枷锁。
在南京市六合区,共有78家在营食品生产企业,小微企业占比高达九成。如何让这些小微企业生产的食品更快更安全地“走”上货架,六合区的“共享实验室”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据了解,南京市食品小微企业培育与发展(六合)共享实验室由政府投资建设,配备自动电位滴定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验设备,引入行业专业检测团队,能够开展过氧化值、水分、重金属等9项检测服务。从2024年4月正式投用以来,已为当地市场内7家食品生产企业检测100多个批次,为320家食品经营户提供快检服务。
“过去我们工厂检测成本大概一年5万~6万,现在和共享实验室签约之后,成本降低到2万左右,大大降低了我们企业的运营成本。职能部门还能经常上门指导培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便利。”南京某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相关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需配备检验室和检验人员,这对众多小微企业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如今,专业检测机构入驻共享实验室,企业可在“家门口”按需采购服务,不仅成本能降低60%以上,出具报告时间也从3天缩短至1天。检验员李杰介绍,“一般来讲,理化指标早上9点送到实验室,我们第二天早上9点就能把检验报告送给客户,微生物指标的话一般是要通过48小时检测。”
今年,实验室启动2.0版本升级工程,新增大肠杆菌、微生物菌群等检测项目和检测仪器设备,服务范围覆盖市场内外企业,并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供大肠杆菌检测等服务。随着加入共享实验室的企业增多,检测单价将进一步降低。
“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共享实验室的基础之上,为企业提供‘共享+培训’的措施。”南京市六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陈煜表示,一方面,为集中区外企业提供检测人员培训服务,提升企业检验员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比对倒逼企业提高出厂检验准确率,夯实食品安全根基。
破解食品安全难题,既需要科技硬实力的支撑,更离不开治理软实力的创新。近年来,六合区聚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共享实验室的建设,既是擦亮“美食招牌”的积极探索,也是为“2442”整体发展布局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六合区将充分发挥实验室效能,加强对共享实验室及配套食品安全工作站的监管,紧盯出厂检验检测发现的风险隐患,推动从“多点监管”向“一点监管”转变,为南京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让共享实验室成为生产企业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