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建文旅经济发展大会㉑丨本网特稿:从“山海画廊”到“世界窗口” 福建正在全球文旅版图上刻着“清新”印记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4月20日 21:28:38
央视网 | 2025年04月20日 21:28:3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记者 陈丽霞)八闽大地,山海相拥;千年海丝,文脉绵延。从泉州蟳埔的“簪花围”风靡全网,到平潭蓝眼泪奇观引爆追泪狂潮,再到《月映武夷》重构水墨丹青的东方美学意境赢得盛誉,福建文旅经济在过去三年间完成了一场从“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2024年,福建省接待旅游总人数6.5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8350亿元,厦门、福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2790.6万人次、1529.9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4月18日,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召开。图源福建日报

今年,是福建省连续第三年高规格召开文旅经济发展大会,聚焦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福建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山海交融、古今碰撞”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文化铸魂 从“文化厚度”到“产业高度”

“文旅融合正逐步迈向深层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温度和人文厚重也日益彰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指出,通过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沉浸式的文化需求,还能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作为中国唯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三大名录上实现“大满贯”的省份,福建共有5处世界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12家国家级景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音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从武夷山“双世遗”到泉州“宋元海丝”遗迹,从南音袅袅到妈祖信俗,福建将文化基因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源代码”,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产业高度。

漳州布袋木偶经典剧目《大名府》

漳州布袋木偶戏,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时,演员凭借灵活的十指,赋予木偶鲜活的生命力,让它们举手投足尽显功夫,一招一式皆有灵魂。

“现在他们都说,来漳州必须要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黎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木偶戏热度攀升,每逢节假日,一天演6场,场场爆满,热门场次更是一开售就被抢光。

游客慕名而来,在蟳埔村盘头店体验“簪花围”造型。王福平 摄

见人见物见生活。福建以闽北、闽南、闽东、闽西四大板块为依托,将非遗要素深度融入旅游产品,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形成了多点开花、百花竞放的良好局面:武夷山围绕大红袍制作及建盏烧制等非遗项目,推出了制茶、品茶研学全流程互动,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泉州的蟳埔村以渔家女簪花围文化节为载体,串联宋元海丝遗存;厦门鼓浪屿将南音、钢琴博物馆与现代街区巧妙结合,凸显了“音乐之岛”的多元文化底蕴;莆田借助打铁花等炫目的民俗演艺带动夜间旅游的经济活力,让传统民俗在现代都市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福建还加快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福州上下杭等非遗特色街区,设立219家非遗工坊,建立1088个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展示点,积极推动非遗融入新时代生产生活,不断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让“来福建、逛非遗”成为文旅新时尚。

科技赋能 从“山海画廊”到“数字剧场”

福建文旅的发展,恰似一盏茶,初品清新,回甘悠长。

“清新”二字,既是生态禀赋,更是文化底色。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滨海风景道等生态地标串联起“山海画廊”的绿色脉络。

 

武夷山主景区

“我仿佛真的骑着马在山间穿梭,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在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来自法国的国际旅游专家帕斯卡尔·博耶在体验“幻骑武夷·漫游九曲VR体感互动”项目后,赞不绝口。

她口中的项目来自福建本土企业——网龙网络公司,项目通过前期实景采集以及高精度3D建模、空间定位和感官反馈技术,体验者佩戴高清VR设备,坐在智能骑马机上,就能“策马”游历武夷仙境,沿着九曲溪饱览丹霞奇观。

帕斯卡尔·博耶在体验“幻骑武夷·漫游九曲VR体感互动”项目 陈丽霞 摄

福建文旅的“破圈”密码,在于以跨界融合激活产业新动能,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山海画廊”突破了地理边界,让抽象的历史变成可触摸的实感,让远方的风景近在眼前。

以“文化解码+科技赋能”,福建正打破时空界限。福州三坊七巷的《唐朝诡事录·西行》剧场,让游客戴上VR设备与狄仁杰共破奇案;中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实景演艺《最忆船政》结合裸眼3D、360度全息纱幕投影技术、雾幕及地面投影等技术,打通广场、车间、码头的空间关系,让观众穿越时空亲历船政历史;“山海寻音·八闽有福”声音特展,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让参观者置身其中,深度感受福建24小时的韵味。

《最忆船政》演出剧照 图源:最忆船政

“文旅竞争的本质是文化叙事的较量。”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建议,用数字技术解构闽越文化、用沉浸式剧场复活朱熹讲学,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知可感可触。

科技赋能不止于炫技。聚焦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福建打造实施全省数字文旅数据资源中心,重构上线“畅游八闽”APP,发展云演艺、云旅游、云展览等数字文旅新业态,引进“海底两万里”AR、VR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培育数字剧本游、文旅数字人等业态产品,建设鼓浪屿元宇宙、AI游泉州古城等数字文旅场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旅体验“潮”起来。

烟火为韵 从“网红现象”到“长效引擎”

“泉州簪花围、福州爱心树……福建文旅的‘热搜体质’源于年轻人心中的山海奇旅。”小红书公司商业部文旅行业负责人徐姗坦言“姜母鸭的香气、簪花围的绚丽、古街巷的烟火气,才是年轻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流量密码”。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化“留量”?福建突出“烟火气”,通过“文旅+”“+文旅”模式,持续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大会现场进行项目签约 陈丽霞 摄

今年大会期间,全省有133个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和11个银企合作项目达成共识并陆续签约,聚焦建设1号滨海风景道、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五大世遗旅游集聚区、打造东南演艺新高地等重点领域,涵盖滨海休闲旅游、生态康养度假、数字文旅新场景、旅游演艺等多种类型,总投资规模1038.25亿元,融资需求50.75亿元。

“福建蒸蒸日上的文旅市场,让企业对在此拓展和发展充满信心。”域上和美集团总裁李元媛介绍,在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域上和美集团便与龙岩市永定区政府正式签约,合作打造“土楼奇谈”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将借助科技设备演绎土楼前世今生,更好传播土楼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而今年,她对福建文旅产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数字融入文旅产业,福建文旅市场未来一定会盛开出一朵朵新花”。

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度假方式,文旅市场孕育着巨大消费潜力。福建积极整合各区域、各类型文旅消费资源,推出一系列促文旅消费政策措施,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潜力,打造“山海融合、全民共享”的消费新场景。

聚焦“一路山海一路歌”主题,举办3000多场促消费活动,推出250多项惠民大礼包,深入开展非遗新春购物月、“坊说非遗”市集、民俗踩街等活动,着力把人气流量转化为发展能量。

京剧《白蛇传·游湖》选段演出 陈玮炜 摄

突出惠民利民,文旅部门联合银联、中石化等相关机构推出加油、充电、出行等各种满减、补贴措施,全省91家A级景区推出门票半价、全免等优惠,助力文旅消费。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全省开展“周末戏相逢”公益性演出活动160多场,联动举办“村歌”、“村晚”、音乐演艺、街头展演等惠民演出活动1000多场。

全省还精心策划推出追风环岛之旅、听海踏歌之旅、海味寻鲜之旅等10条滨海精品旅游线路,以福建1号滨海风景道为核心,进一步串联全省优质文旅资源。 

品牌出海 从“海丝起点”到“双向奔赴”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以“闽派”戏曲艺术为媒,“周末戏相逢”首次走出国门,亮相西班牙。图源福建省文旅厅

当地时间4月6日下午,西班牙马德里马约尔广场欢呼不断。一场以“一路山海一路歌”为主题的“周末戏相逢”展演在此精彩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郑全用一曲《红楼梦》唱段惊艳全场。来自福建京剧院的演员同样表现出色,矫健的身手、精湛的技艺,将京剧武戏的阳刚之美与戏曲艺术的深邃内涵完美融合,精彩演出也瞬间吸引众人的目光。

“我太喜欢了,无论是音乐还是演员的妆造,每一样都非常好。”来自美国的游客丽莎真诚地说,她曾经去过北京、上海,能在马德里看到来自中国的表演,这经历太独特了。“今年,我想去福建看看。”

扩大“朋友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推介福建,一系列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文旅推介营销活动风生水起。福建先后赴法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举办文旅推介活动,向世界游客发出盛情邀约。

“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不仅是资源禀赋的比拼,更是服务体系、品牌形象、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体现。”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志发从文旅强省建设的高度,建议福建对标国际标准和可借鉴的旅游目的地,实施文旅提升工程,在通达能力、服务质量、品牌影响力上进一步提升。

外国游客体验拓印。 图源福建日报

带着福文化“走出去”,也把境外游客“请进来”。福建抢抓入境免签政策机遇,建立“1+N入境游客服务驿站”,推出“来福建 海丝行”十大经典路线。

福建省文旅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印发《福建省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若干措施》,首次设立专项入境旅游奖补资金,为福建加快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力。

2024年,福建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65万人次、实现入境游客旅游花费超4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2.7%和127.1%。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既要百花齐放、施展魅力,更要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周祖翼为未来指明方向。

从“山海画廊”到“世界窗口”,福建正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在全球文旅版图上刻下“清新”印记。福建的未来,恰似朱子笔下的“活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为全球游客呈现了一座“常来常新”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