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顾津溶)江苏南京、安徽马鞍山两市地域相接、人文相亲,在苏皖(宁马)交界处,有一对同名的“近邻”——“南京市乌江社区”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同一个名字,相通的街道,“乌江”的百姓彼此融入、不分苏皖,但也存在因行政区划不同,市民在办理一些业务时需“南奔北走”,长久以来,无法真正享受到“两地事情一地办”这样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域合作,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为更好服务周边群众,南京市、马鞍山两市秉持“进一扇门,办两省事,成一家人”的合作理念,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关键突破,着力打造多部门进驻、一体化联动的社会治理最小作战单元,2023年5月,在两省接壤处,“两省一街”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以下简称“乌江站”)“应运而生”。
走进乌江站,公安、司法、综治、政务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一旁还放置有浦口区一体化自助服务机和马鞍山市政务服务自助服务机等,能够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办”。“我们有两支队伍,一支是苏皖两地公安、司法、综合执法、社区网格、行政审批等常驻队伍,还有城建、交通、应急等轮驻队伍,以联动共治提升整体效能。”浦口分局乌江派出所所长徐建宏介绍。目前,乌江站整合了73项政务、29项警务服务事项,累计办事办证4200余件次。
“我老婆户口是安徽的,想迁到桥林街道,需要哪些材料?”“带上村里盖章的申请报告,还有建房证、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就可以一次办好。”采访期间,乌江社区居民雷敏正在咨询迁移户口的事。他告诉记者,原本办理业务需要前往市内,来回需花费三个小时,现在到“家门口”的乌江站办理业务只要5分钟,材料备齐便可以办理跨省业务,非常方便。
架起“连心桥式”便民服务,跑出服务“加速度”。这样高效的跨省通办,在过去并不容易。“比如居住在乌江社区的安徽户籍居民,想办理参保业务,要先去乌江派出所办理居住证,再到十几公里外的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参保业务,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刘晓庆说道,如今居民来到“集成式”工作站,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以办好,从“多地跑”变成“两地事情一地办”。
省际融通协作不仅让办事更方便,还体现在联合治理风险、协同打击犯罪等。就拿协同打击“黑气”来说,小小的煤气罐,不同省份的气源和钢瓶的使用与管理不同,有店家和居民会因为价格因素选择跨省购气。“2023年,就发生过3起因跨省购气导致的闪爆事故。”徐建宏说,为此,乌江站协调联动两省警力,责令“瓶改气”,取缔违规售气点,守护两省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年年初,和县乌江镇有一对6岁的双胞胎女孩走失,接到报警后,我们调取图像追踪,发现走到了江苏境内。”徐建宏告诉记者,站内立即启动应急处突机制,仅用15分钟,就找到了这对双胞胎。在乌江站,通过两地公安联动,及时寻找走失儿童与老人的案例还有很多。联动共治机制下,两地合作的成效不断显现。数据显示,基于马鞍山、滁州公安共享的数据,指导线下两地公安巡防力量,乌江派出所辖区刑事案件下降61%、治安案件下降4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