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少婷)“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千行百业,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是科学。”4月29日,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在数字气象分论坛上分享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简称AI4S)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作《共建科学智能开放生态》报告。主办方供图
漆远指出,去年两个诺贝尔奖非常具有代表性,体现了“Science for AI”与“AI for Science”的双轮驱动模式。前者如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受统计物理学启发提出深度学习概念,衍生出Sora等图像视频应用;后者以人工智能解决蛋白质预测难题为代表,二者相互推进,展现出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从ChatGPT引发预训练大模型热潮,到如今人们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新药设计等物理世界场景,行业发展正迈向新阶段。
DeepSeek作为一款开源大模型,其核心亮点在于极致性价比。通过算法工程和数据的高度结合,DeepSeek显著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
“DeepSeek7天有破亿用户增长,成为人类历史上用户积累最快的App。”漆远认为,DeepSeek秉持开源开放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这印证了高效低耗技术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普及,同时开源模式有效解决了信任问题,使其成为用户积累速度最快的应用程序。
据了解,漆远团队打造的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在参与中国气象局示范计划时,16项指标中12项单项指标、3项综合指标长期位居榜首。团队不仅利用开源数据训练模型,还将预测数据和中心气象大数据开源,与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深度合作,推进气象模型研发,其伏羲模型实现四季节预报,关键指标有效时长显著提升。
复旦大学搭建了中国高校首个且最大的智算平台 资料图
构建完善的AI4S生态是推动科学智能发展的核心。复旦大学搭建了中国高校首个且最大的智算平台,收集260多个数据学科、三大科学领域的裸数据,构建特色科学语料库,并打造高精度数据加工平台,保障数据准确率达99%,防止“大模型幻觉”。团队还积极推动开源大模型开发,通过算子库、工具流培训支持科研人员。自2023年起举办的世界科学智能大赛,规模逐年扩大,今年更是面向中学生,加强与产业结合,开放算力和工具链,涵盖航空、新能源等多个赛道,携手顶尖企业共同推进。
漆远强调,科学智能发展需要多元开放合作。DeepSeek的成功证明开源开放不仅能带来性价比优势,更能赢得信任,推动行业共同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智能开放生态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将在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从屏幕背后走向飞机设计、新药设计等更广阔的物理世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